执业医师amp助理医师考试基

时间:2020-8-20 16:53:01 来源:矽肺

—微生物学(助理不考)

1.只有一种核酸类型的微生物是:病毒

2.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支原体

3.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放线菌、破伤风梭菌

4.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肽聚糖

5.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理是: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键

6.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质粒

7.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荚膜

8.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耐热性

9.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是:无性二分裂

10.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合成性代谢物是:细菌素

11.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所有微生物

12.在1.05kg/cm2蒸汽压力下,灭菌的标准时间通常是:15~20分钟

13.鲜奶的高温瞬间消毒是:灭菌

14.饮用水的氯化消毒是:预防性消毒

15.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质粒

16.引起菌群失调症,是因明显改变了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

17.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8.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主要的诱因是:抗生素的滥用

19.在肠道的正常菌群中,对人有益无害的生理性菌群是:双歧杆菌

20.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外毒素

21.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外膜

22.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细菌

23.属于非微生物的是:类毒素

24.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25.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只有G—细菌产生

26.引起牙周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7.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

28.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葡萄球菌

29.在黏膜表面黏附时,可产生分解SigA蛋白酶的细菌是:淋病奈瑟菌

30.引发猩红热的病原体是:链球菌

31.在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单糖发酵试验中,具有鉴别意义的单糖是:乳糖

32.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H7型

33.与志贺毒素致病作用类似的毒素是:霍乱外毒素

34.白喉杆菌的毒力鉴定根据:EIek平板试验

35.用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结核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典型形态是为:红色的略弯曲的细

长杆菌

36.结核分枝杆菌化学组成最显著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脂类

37.适宜卡介苗(BCG)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38.结核分枝杆菌形态学诊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抗酸染色

39.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

40.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杆菌)的传播媒介是:鼠蚤

41.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为:幽门螺杆菌

42.幽门螺杆菌属于:微需氧菌

43.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病毒

44.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

45.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的结构是:神经氨酸酶(NA)和血凝素(HA)

46.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

47.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

48.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是因为孕妇在:孕期1~4个月患风疹

49.常见的可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的病毒是:风疹病毒

50.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

51.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等病毒的病毒体结构组成是:核酸和衣壳

52.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很难再其血滴中查出的抗原是:HbcAg

53.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虫媒传播

5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幼猪

55.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

5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

57.HIV与感染细胞膜上CD4分子结合的病毒突刺是:gp

58.艾滋病的传染源是:AIDS患者和HIV携带者

59.人乳头瘤病毒除间接接触污染物品传播外,主要的传播方式还有:性接触传播

60.与妇女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疾病是:人乳头瘤病毒HPV

——免疫学(助理不考)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3.可引起交叉反应共同抗原

4.参与TD—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T细胞和B细胞

5.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6.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完全抗原

7.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8.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内分泌功能的是胸腺

9.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10.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是CD4+,CD25+,Foxp3+

11.T细胞受体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单位

12.Th2细胞主要分泌IL—4

13.Th1细胞分泌IFN—Y

14.产生IL—2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15.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CD3分子

16.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17.B淋巴细胞特异性抗体识别CD20

18.B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标志为mlg

19.属于B细胞的表面标志为CD19

20.可通过ADCC作用介导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NK细胞

21.可大量产生I型干扰素的细胞是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22.MHCII类分子分布在树突状细胞表面

23.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MHCII

24.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主要依据是H链

25.再次注射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

26.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27.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IgE

28.补体固有成分中,分子量最大的是C1

29.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C5b

30.参与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MBL

31.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裂解细菌

32.具有调理吞噬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C3b

33.能杀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TNFα

34.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IL–1

35.可促进IgE生成的细胞因子:IL–6

36.促进造血肝细胞增生分化的细胞因子是:G–CSF

37.具有抗病毒感染功能的细胞因子是:IFN–y

38.可作为B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是:CD40

39.HLAI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递呈抗原多肽

40.受MHC限制的是: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

41.编码HLAII类抗原的基因位于:HLA-D区

42.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淋巴结

43.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淋巴结

44.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45.识别细菌CpGDNA的Toll样受体是:TLR9

46.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47.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48.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为:T细胞

49.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胚胎期

50.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的细胞因子:IL–4

51.在I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52.II型超敏反应由:IgG介导

53.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rthus反应

54.介导IV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T细胞

55.补体成分的C4基因缺陷的个体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

56.IL–2受体y链基因突变的个体可发生细胞功能缺陷的是:T淋巴细胞

57.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58.骨肉瘤病人可出现: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59.检测血清中一种微量的小分子肽,最敏感的是:放射免疫分析法

60.B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免疫球蛋白测定

————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2.在疾病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重点是避免接触致病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μ,该差别被称为抽样误差

4.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为“: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5.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标准差

6.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

为:变异系数

7.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

8.若不知总体标准差,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SX

9.统计推断的内容是检验统计上的“建设”

10.两样本的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得出P<α,说明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11.从一个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12.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总体阳性率于阴性率均不接近于0和1,总体率95%可信区的估计

公式为P±1.96SP

13.经四组率比较的X2检验,得P<0.,可认为至少右两总体率间存在差别

14.经过统计得到X2>X2(0.05.1)结果,正确的结论是P<0.05,拒绝H0,差异右统

计学意义

15.在两变量x、y直线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正负取决于1xy

16.图示对比不同职业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的高低,应绘制直条图

17.流行病学中的疾病三间分布是指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

18.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罹患率

19.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

适的指标为:患病率

20.某地区欲找出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指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

统计指标为:病死率

21.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大流行

22.鼠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23.在流行病学现状调查中,系统抽样的方法是按照一定比例或间隔抽取调查单位

24.等距离抽样或机械抽样方法又称为:系统抽样

25.若证实导致这次腹泻的病因,应具有病例调查

2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代表性最好医院的现患病例

27.在流行病研究中,相对危险度主要应用于队列研究

2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比值比

29.根据有无暴露某因素史分组的研究是队列研究

3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OR

31.衡量某疾病的原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归因危险度

32.定群研究,又称为:队列研究

33.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

34.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效果指数

35.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36.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指实际无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

37.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38.由法定报告人按照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要求上报传染病病例,属于被动监测

39.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是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40.在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中,倾向因素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

4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成年居民摄入脂肪应占能量百分比的范围是20%~30%

4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43.成人早餐摄取的热能应占全天总热能的25%~30%

44.维生素A缺乏最早的临床表现是暗适应时间延长

45.BMI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身高2(m2)

46.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方式是:新陈代谢

47.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公害病

48.当今环境污染最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xfyh/11402.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矽肺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有3种形式:慢性矽肺、急性矽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加速性……【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