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独山曾为鲁迅会诊的中国放射医学泰斗

时间:2025/1/2 11:39:56 来源:矽肺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www.xxzywj.com/
荣独山、林飞卿夫妇上医东一号楼前合影

注:这对医界伉俪是上医有名的一对“神仙眷侣”。林飞卿(-),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上医二级教授。夫妻二人均为九三学社社员。(复旦大学档案馆供图/《中国新闻)报发)

年11月30日,北平的一个寻常冬日,协和医学院毕业生联欢茶会在热闹进行,期间上演的英语话剧《哑妻》博得满堂彩,还上了报纸。这部话剧的男女主角正是学院的己巳级毕业生,一位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万婴之母”、中国近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另一位是林巧稚的同班同学、我国放射医学领域的“一代宗师”荣独山。

年,28岁的荣独山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医院放射科。在11月底那场“毕业演出”前后,他还参与了一场为协和工友夜校募捐的慈善演出,演的是莫里哀剧作《屈打成医》。民国名记瞿冰森观看后称赞这是自己近几年看过最好的一部舞台剧,连五年前泰戈尔来北京时徐志摩和林徽因特意为大诗人表演的英文话剧《花钏女》“恐怕都比不上”。

演话剧是荣独山学生时代的爱好。尽管他就读的“八年制”医科班级淘汰率奇高,学习压力巨大,但戏剧、桥牌、太极、网球、篮球等文体活动,他一个都没落下。

后来带博士研究生时,荣独山对弟子洪应中(医院原放射科主任)说,医生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科班出身”。

荣独山要求学生“看片辨病因”,这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自我牺牲式的实践——在技术尚不完善的年代,他和学生们为触诊精确,不戴保护用的铅手套,结果由于长期暴露在辐射下,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甚至手部畸形的问题。

荣独山不仅是医界泰斗,也是见证时代变迁的传奇人物。抗战期间,他跟着协和恩师、爱国华侨林可胜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曾组织多支救护队赴延安,并把国外左翼人士捐赠的医疗医院;年,正在美国进修的荣独山夫妇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年,“国防医学院”迁往台湾时,为已是院内专家的荣独山、林飞卿买好了机票,但夫妇俩坚定地选择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荣独山编写了我国第一本X线诊断学教材,指导研制我国第一台X线机,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矽肺X线诊断标准,其弟子有不少成为放射学界的权威专家。

荣独山为中国放射学“拓荒”的往事,一一呈现在《不慕荣华独辟医山:荣独山教授诞辰周年纪念文集》中。

这本文集是“百年上医·大师风采”系列丛书中最早与读者见面的一部。据该丛书的执行主编之一、复旦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周律介绍,为迎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上医”)年的百年校庆,校方从年开始策划出版这套丛书,以纪念上医的16位一级教授为中国医学界作出的贡献。“我们计划在每位教授‘逢十’诞辰的时候推出其纪念文集。年是荣独山教授诞辰周年,所以荣教授的纪念文集是第一本出版的。”

创立于年的上医历经近百年风云,大师云集,周律对他们如数家珍:今年是上医创始人、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诞辰周年,其纪念文集已于近日出版;明年是我国生理学奠基人之一徐丰彦(-)诞辰周年,文集的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

这些老教授的弟子有不少已成为医学界的中流砥柱,在他们的叙述中,一个世纪以来前辈们“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医者仁心,钻研“至精至微之事”的职业精神,开拓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筚路蓝缕,得以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

鲁迅去世48年后的一场X线胸片读片会

(摘编自不慕荣华独辟医山:荣独山教授诞辰周年纪念文集》中《荣独山教授等医学权威对鲁迅逝世病因的会诊》一文,作者乐融系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

年6月18日,鲁迅的“人生知己”瞿秋白英勇就义。当鲁迅获知这一噩耗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充满了悲愤。为纪念瞿秋白,仅仅1个月时间,鲁迅就编完了30万字的瞿秋白的译稿《海上述林》上卷。之后,他夜以继日地校对《海上述林》下卷,致病情大大加剧,一度不能记日记。

年3月,鲁迅发病,整日咳嗽、发低热,体重下降到37千克。

鲁迅的病情引起了冯雪峰等人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xgyy/1657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