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nj为zwnj什么z

时间:2020-8-24 12:33:23 来源:矽肺

健康呼吸,防治咳喘-------“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体现,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夏治”理论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即是指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经皮吸收度高,故可选取药物外敷,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很多人都说天气热了,身体舒服了好多,咳嗽也缓解了,不需要吃任何药物,但是大家忽略了“冬病夏治”的中医理念。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邪气犯肺,肺失宣降,痰阻气道,久则伤正气以致肺虚。肺虚日久伤及脾、肾,脾虚则水湿,停聚而生痰,肾虚则纳气无力而虚喘。气阴两虚,痰湿、痰热壅滞于肺。因此,要调理呼吸系统问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调理,而且要选择恰当的调理时机。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尘肺,矽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而当夏天到来时,这些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病称为“冬病”。

中医认为,伏天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在此季节患者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阳气的生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因此,在夏天对某些“冬病”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或发作的基础往往在夏季就已经形成或存在,只是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之阳气也受到鼓舞,体内病情不会受到严重。而到了冬季,季节干燥,天气寒冷,血管容易收缩,所以容易感冒咳嗽频繁,慢性肺部疾病加重。因而,要预防和治疗某些冬寒性疾病,应当从夏日做起,做到夏防冬病。另外,某些冬寒性疾病在冬季治疗时,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如在夏季及时调治,则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哪些疾病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疗呢?

“冬病夏治”范围很广,近几年来广泛用于成人或儿童的慢性慢性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及冬季特有的一些疾病的治疗。

一、哮喘等呼吸道和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尘肺、矽肺、哮喘(含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常于冬天发作。中医肺康复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贯穿“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学术思想,以其因人施治,内服外治兼顾的特点能够适应于疾病的各个阶段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且效果可观。在哮喘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主要是因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黏膜水肿,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大多病例有感染和过敏。导致儿童支气管哮喘多发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在寒冷季节或变天气时易发,如天冷、潮湿、淋雨受凉时。艾灸对抑制哮喘发作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艾灸温和施灸调理缓解。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吐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发作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证”的范畴。喘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壅塞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在于肺、肾,因阳气不足,阴津亏虚,而致肺肾摄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主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本病的发病呈季节性变化,在春秋季节较为常见。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与机体免疫力有关,另外肾虚、风寒都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在相关穴位施灸能够祛除风寒、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症状。

反复感冒

容易反复感冒,精神状态差,生病后康复时间长,同时浑身乏力,头晕,没有精神,出虚汗,说明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艾灸穴位可强身健体,固本扶阳,提高免疫力,驱除亚健康的状态。中医极为注重整体观念,从肺、脾、肾三脏着手调理全身状态,增强脾胃消化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免疫能力,增强体质,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作。

三伏天食点啥?

三伏天,气温比姚明还高高高高上好几倍,流汗的速度也比刘翔还快快快快好几倍。

空调配冷饮,简直是夏天的标配。

大夫负责任的告诉你,

冰镇西瓜很爽,

香甜可口的冰淇淋很爽,

空调房里打游戏煲剧很爽,

但,后果会让你十分“不爽”。

说到吃的,

这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

友友们好像不高兴了!

别急别急,能吃的多着呢!

三伏天健康养生五招!

第一招:喝热茶

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舒张。

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

降温效果可维持15分钟以上。

夏季阳气浮散于外,人体内里虚寒,因此夏天应适当选择温热食物

喝热茶,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让汗孔得以充分排汗,这样才能更好地散热。

同理,洗热水澡、热水泡脚也可达到促进汗腺分泌、增强代谢、加快散热的作用。

这么简单的消暑方法,你喝还是不喝?

反正我喝了。

第二招:艾灸

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就会事半功倍,解决久治不愈、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痛症和有损容颜美丽的各种色斑问题,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用艾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先灸百会,再灸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

在施灸的过程中,会适量或大量的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积蓄一冬的邪气也得以散发。

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

万大夫提醒,千万不能开着风扇或者空调情况下做艾灸。

第三招:八段锦

《黄帝内经》说

“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炼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八段锦”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

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和老年朋友,每次练习只需20分钟哦~

第四招:“趁热”调肩颈

三伏前后,心经气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肠经也会跟着气血旺盛起来。小肠经走肩膀,以擅长调理颈肩外头著称,被称为“肩脉”。

所以凡是颈椎有不适、肩周有问题的朋友就要抓住这个好时机来调理了。

敲打双手小鱼际穴

功效:缓解肩颈酸痛,兼具祛斑美容

把手抬起来,手心向自己,然后让双手的小鱼际相互砍。每天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点气血流注于小肠经的时候,砍够下,效果更明显。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后缘上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理颈肩问题。

小肠经还经过面颊,所以刺激小肠经还能减少两侧颧骨的斑点和鱼尾纹,缓解口疮、咽痛的问题。

它最后至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因此,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也能改善。

第五招:其它方法

热敷肚脐:

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热水浴:

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让人感觉更热。

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

热水泡脚:

进入伏天后,很多人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

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更有必要。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建议,一般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了。

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后记:三伏天一二事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是古代长期养生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

提醒

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更多呼吸道肺部问题,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xfyh/11444.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矽肺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有3种形式:慢性矽肺、急性矽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加速性……【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