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骨折多发于高龄老人,由于不能及时手术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肺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会让95%的老人在两三个月内死亡。这种股骨颈、粗隆间等髋部骨折,因此也有“死亡骨折”之称。
有一支团队勇担风险,为很多高龄老人、医院拒收的身体条件很差的老人实施人工关节置换、髓内钉固定等手术,让这些髋部骨折老人逃离死神之手。这支团医院包括麻醉、心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辅助科室在内的骨科治疗团队。
目前,医院骨科已经完成高龄老人膝关节、髋关节置换五六百例,平均年龄75岁左右,最大的年龄多岁。仅今年,已经为50多位高龄老人置换了关节,实现了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床、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邢利清提醒老年朋友和家属,老人骨折后应在48-72小时内完成手术,切莫长期卧床。
▲邢利清和骨科团队探讨治疗方案
一天3台髋关节置换手术
12月6日上午11时许,已经完成两台半髋关节置换的邢利清主任正在麻醉手术科休息室休息,一会儿,还有一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等着他。当天上午的3台手术都是86-88岁的高龄老人。
86岁的马大爷(化名)有30多年的矽肺病史,并因矽肺休了工伤。由于全身和肺部的情况都比较差,这次老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后,家人不打算为老人做手术。没想到老人卧床才10天,就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家人遂将老人送至医院呼吸内科治疗。在老人断断续续治疗的近3个月时间里,家人也在不停地打听着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情况,并请骨科进行过会诊。
在骨科会诊期间,马大爷的家人亲眼见到从外院转过来的一位90岁的老太太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院时扶着助步器自己走出了病房。家人动了心,萌生了为马大爷手术的念头。
从呼吸内科出院回家后,12月4日,马大爷的家人下定决心将老人送到骨科,要求手术。6日上午,经麻醉科评估后,骨科的邢利清主任、陈永胜副主任在麻醉科张元春主任的配合下,为老人实施了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邢利清主任介绍说,老人手术后第二天就能坐起来,5-7天就可以下地活动。这样,不仅消除了骨折的疼痛,还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龄老人因骨质疏松,生活中稍不留心就可能摔倒骨折。老年人的骨折好发于桡骨远端和髋部,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等髋部的骨折,若不及时手术,老人卧床一周后80%会出现肺部感染,随后还会出现下肢血栓、心脑血管风险、肺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2-3个月死亡率高达95%。”邢利清主任提醒老年朋友和家属,老人骨折后应在48-72小时内实施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邢利清和骨科团队为百岁老人实施手术
多学科协作助老人快速康复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高发、脑梗塞……在高龄老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让很多老人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医院不愿意承担风险为高龄老人手术。医院骨科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密切合作,根据高龄老人身体的耐程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配合默契的治疗团队。
比如矽肺患者马大爷,由于身体条件无法耐受手术,经麻醉手术科评估后,张元春主任选择了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
“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做腰麻,但是腰麻后整个双下肢处于麻醉状态,血管扩张血流加快,高大爷年事已高,且双下肢有静脉曲张,若血压剧烈变化,下肢血栓一旦脱落会有肺栓塞的风险。”张元春主任介绍说,为高龄体弱的老人实施麻醉,要尽量减少对身体内环境的影响,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部位从大腿到膝关节,其他任何部位不受影响,血压也比较平稳,再辅助一些镇静药物,同样能达到手术要求。“老人骨折手术不仅要及时,手术的速度还要快,像这台半髋关节的置换手术,我们仅仅用时半小时,与麻醉配合默契。”邢利清主任说。
据了解,股神经阻滞需要彩超、神经刺激仪、对解剖的熟悉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目前在我市开展较少。医院根据老年人的手术需求,减少麻醉带来的全身影响,已经为20多名老年人成功实施了股神经阻滞麻醉。
有的抽了一辈子烟,肺功能差;有的有过脑卒中病史,走路都不稳当;有的血压特别高;有的血糖控制得不好……髋部骨折的高龄老人,几乎没一个没病的。这时,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会及时介入,会诊、调理,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能耐受手术,骨科、麻醉科会立即予以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同样关系着老人的预后效果,如果围手术期的护理不到位,老人肺部感染导致死亡风险会很高。通过雾化、利痰药物、吸痰、翻身、扣背训练预防肺部感染;通过气压辅助治疗帮助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水肿,预防下肢血栓……“为了预防肺部感染,麻醉时效一过,护士就开始了肺部护理,2小时一次,一天做4-6次,今天这3台手术做完后,护理原本2人一个班就要增加到3-4人。”邢利清主任说,医院骨科护理团队总结出一套经验,尽可能减少老人的卧床时间和肺部感染风险,降低了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据了解,医院骨科从年开始做髋关节置换,年开始做全膝关节置换,目前已经完成关节置换手术五六百例。今年的关节置换达50多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事件。
▲骨科团队帮助一位老奶奶正扶着助步器康复中
一场场硬仗练就过硬团队
医院的“合围”中,医院的医院在人们眼中并非首选的“大医院”,然而,医院很多学科厚积薄发,在患者的口口相传中赢得口碑,年建院之初已然成立的骨科就是其中之一。
医院医院。过去铁路线未封闭,加之人工调车、盲流爬车等各种因素,几乎每周都有铁路事故造成的大型复合伤患者;医院周围又集中了机械厂、模具厂等各种小型加工厂,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骨伤事件不在少数……“多年来治疗各种复合伤重症患者的经验积累造就了今天骨科除常规手术外,应对各种群发伤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救治机制,无论大家在哪儿,无论是什么时间,只要一个电话所有人员立即到位,抢救患者有条不紊。”邢利清主任以年高速路群发伤为例,当时出殡车与拉煤的大车相撞,骨科接诊5个患者,全部获得救治,“那时我们连轴转做了一周手术,每个患者至少3处骨伤,一位患者做了5处骨折手术,除了要恢复骨骼外,还要修复血管和神经。”邢利清主任说,在所有学科中,骨科可以算作治疗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除了头部,包括脊柱、四肢、腰椎、骨盆等所有的神经、血管、肌肉都与骨科相关,因此,要做好骨科手术,还需要医学知识的全面积累。
一次断指再植手术,为了接活患者的4个断指,恢复手部功能,骨科两三拨人轮流上台,手术持续了21小时;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患者因车祸导致膝关节下胫骨近端平台粉碎性骨折,小小区域内的骨头碎成10多块,整个平台完全看不出来了。这是膝关节下方的负重区域,如果手术不成功,患者今后很难再站起来。面对这种情况,邢利清主任带领骨科团队像拼拼图一样,找到力学原理,将平台整个恢复起来,手术不仅要将碎裂的骨头碎块复原到解剖结构,还要把周围挫伤的肌肉组织和血管重新清理并修复。如今,患者已经能在床上活动了,3个月以后就可以下地了。
如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作为大夫,不管面临多大的风险,我们都会想方设法为老人解决问题,在我们承担风险为高龄患者手术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家属和我们共同承担医疗风险,共同创造一个医患互信的和谐治疗环境。”邢利清主任表示,面对老年骨折患者,医院开通了从急诊到相关科室的绿色通道,即使在家属不到位的情况,也会收治入院,尽快完善检查、专科会诊评估,尽早解决问题。他也希望家属能认识到老年骨折治疗的紧迫性,积极配合医生,和医生共同承担,为老年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创造条件。
包晚健康记者沈建梅编辑刘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