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3.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证睡眠时间,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幼儿园出现传染病及时消毒,尽量疏散幼儿;
9.按计划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出疹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氧化碳中毒的话,有哪些解救方法可以急救呢?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一氧化碳接触,如煤气的使用,用煤炭取暖等,这种行为都极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许多人实在无意识中吸入。
那么,假如我们发现自己有一氧化碳中毒的话,有哪些解救方法可以急救呢?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中毒,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止自己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使用煤炭取暖时,应该做好预防措施,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时,应当保持通风。尽量减少煤炭的使用,降低自己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概率,当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时,要尽最快的速度进行急救。
一、当我们在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或者用煤炭取暖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有头晕恶心,浑身乏力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将门窗打开,使室内的一氧化碳快速散去,同时自己要跑到较为空旷处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二、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在使用煤气热水器,或者用煤炭取暖时有晕厥状态的话,应当及时将患者搬离当时的环境,转移到空旷的地方,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患者的口鼻,发现口鼻中有异物时,应当及时清除,让患者有顺畅的呼吸,能够及时吸入新鲜的空气。
三、对于轻度昏厥的患者,我们可以用手指用力掐患者的人中,使患者保持一个清醒的双状态,或者用手掌按摩病人的身体,对于清醒的患者,我们可以泡一杯浓茶或者热咖啡,让患者喝下,这样可以促进体内一氧化碳的消除,也可以将胡萝卜捣碎成汁,一次性灌下,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救方法。
四、当我们发现患者的情况较为严重时,如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有抽搐,体温较高的情况时,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最快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患者的后遗症。
除了这些治疗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治疗方法,以及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土办法,对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中毒,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尽最大的可能将自己氧化碳中毒的几率,一旦发现中毒情况时,应当尽最快的速度自救。
职业卫生宣传知识
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劳动者依法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有:
①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②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③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胡职业病防护措施。
④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预防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⑤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⑥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⑦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业病防治法》也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其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不得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等。
什么是职业病?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职业病,得了《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
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化学因素:如“天那水”、“清洗剂”等有机溶剂类毒物;铅、汞、锰等金属毒物;矽尘、石棉尘、煤尘等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如高温、噪声、振动、紫外线、X射线、微波等。
如何预防职业病?
职业病的预防最重要的关键一是源头的预防:源头预防的有效办法就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需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方可施工。
二是生产过程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加强职业危害控制管理。
三是进行劳动现场的有毒有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实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制度。
四是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转岗和离岗的健康体检,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正确的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常见职业病的预防:
尘肺病
尘肺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包括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尘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等。主要发生在石料开采、煤炭、水泥、陶瓷、珠宝钻磨、切石、抛光及五金行业打磨等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工种。
尘肺病的症状有:咳嗽、咯痰、气促、胸痛、胸闷等,最终可因肺的广泛纤维化出现呼吸衰竭合并感染、气胸而死亡。尘肺发病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力。
尘肺病的预防:
1)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如有肺结核病、上呼吸道及支气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不得从事接触粉尘工作。2)坚持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上岗。3)工人就业后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有机溶剂中毒
在工业生产中,有机溶剂被用作稀释剂、清洗剂和去脂剂。有机溶剂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可经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或误服等途径进入人体。可对神经、血液、皮肤、肝、肾、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中毒。
导致劳动者中毒的有机溶剂主要有:苯及苯化合物、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正己烷(白电油)、三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等。1)苯中毒:“天那水”、“开油水”主要成分就是甲苯,常见工种有喷油、丝印、印刷、清洗、粘胶等。2)三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又叫“洗板水”,广泛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艺。预防:
1)有良好通风、抽风排毒设备;2)工人带防护手套和防毒口罩;3)不在有机溶剂工作场所休息、进食、吸烟;4)严格遵守安全卫生操作规程;5)做好就业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噪声病
在生产过程中由噪声引起的疾病称为噪声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内耳损伤,造成噪声性耳聋。
可引起噪声病的工种:操作织布机、磨床、机床、电锯、抛磨机、破碎机等能发出强噪声(85分贝以上)的工种。预防:
1)用人单位改善设备,降低噪声强度;2)工作场所采取隔声措施;3)工人佩戴耳塞或耳罩;
4)工人定期体检和进行听力检查,上岗前如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禁止从事强噪声工作。
用人单位在防治职业病工作方面有哪些义务
一、健康保障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二、职业卫生管理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三、保险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四、报告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地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结果。五、卫生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六、减少职业病危害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代替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材料、工艺。
七、职业危害检测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八、不转移职业病危害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九、职业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得隐瞒其危害,还应通过合同、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和提供说明书等方式告知劳动者。
十、培训教育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十一、健康监护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十二、落实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待遇义务。用人单位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负责职业病病人的诊断、治疗广康复和安置,并依法赔偿;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给与延当岗位津贴;妥善安置有职业禁忌或者有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
十三、事故处理义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十四、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十五、举证义务。劳动者申请职业病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十六、接受行政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义务。
十七、法律法规对定的其他保障劳动者权力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