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Reng十三亿分之一的奋斗,一个

时间:2017-6-6 19:50:38 来源:矽肺

#丑话说在前面#

今天的人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像,我父系家族的血泪史,不对,是“奋斗史”!

如果此刻你脑瓜子里彪出来的都是“李嘉诚发家史”、“澳门赌王传奇”、“向氏家族”这类的画面,那下面的内容可能会让你失望。

其实,今天要说的只是全中国最最最最最(无限循环)普通的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

为什么要说,首先是因为上一期结尾处的承诺,自己挖的坑,活埋也得跳啊!其次,我是想用这个我最熟悉的案例,聊聊底层人民怎样脱贫这个事。

#纤夫#

按理说,我所在的这个家族算不上什么大家族,甚至连个像样的族谱也找不到。

我对家族的历史记忆,最远只能到达我的曾祖父那一辈,而且这些记忆也只是从父辈们的只言片语中拼凑的。

我的祖籍,湖北秭归。讲真,这个地方还真的是不错,人杰地灵!王昭君、屈原都是咱老乡!

秭归靠近长江,所谓靠江吃江,我的曾祖父就吃着长江饭,他是一个纤夫。不要把“纤夫”都想成尹相杰那样的,他那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的。

真正的纤夫是酱紫的。

据我奶奶回忆,当时的纤夫真的都是光屁股,就是图片上的模样。

因为那会儿,三峡水位没现在这么高,峡江中急流险滩很多,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依靠岸边的纤夫用人力活生生把船拉上滩。

如果你仔细看,纤夫的身体与地面是平行的。在当时,这份工作的酬劳是多少我没有调查,但想必不会多好,这样的家庭也不会多么富裕。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家族史的开端,纤夫的收入就是我们这个家族最初的家底。绝对符合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标准了。

去没去过三峡的人都知道,那里地势陡峭,很多拉纤的岸边都在悬崖之上。某一天,我的曾祖父光着身子在悬崖上拉纤,脚一滑,掉到了湍急的江里。

就这样,光光的来,光光的走了。留下了我那还在吃奶的爷爷。

#矿工#

“月点灯

凤扫地

滚滚溜溜自开门”

这个顺口溜在我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倒背如流了,我奶奶拿它来给我做启蒙教育。

这个顺口溜是我奶奶嫁到我爷爷家时,看到当时的环境,自己编的。

“月点灯”,是说当时住的房子连煤油灯都没有,只能靠月光照明;

“风扫地”,整个房子估计就一大通间,也没摆件,一阵风一挂,地上干净了;

“滚滚溜溜自开门”,房子是没有门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用大圆簸箕挡在门口。但是,只要一阵风吹过,这圆簸箕不就滚滚溜溜自开门了吗!

听说,我爷爷当时住在一个山洞里。

对于不识字,没上过一天学的奶奶来说,这个顺口溜编的还是相当有水平的。

上面说到,我曾祖父掉进长江的时候,我爷爷还在吃奶。但是很快,他就没奶吃了。因为我爷爷的妈妈,也就是我曾祖父的老婆丢下我爷爷改嫁了、跑了。

我爷爷成了孤儿后,被大伯带大。总算熬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

但我奶奶可不是贫苦人家出生,据说当时家里办米粉厂的,条件不错。这大小姐怎么可能嫁给连大门都没有的穷光蛋呢?

原来,我奶奶年轻时得了天花,一连好长时间卧床不起,但是她的亲妈却在牌桌上不闻不问。最后,一个天花不偏不倚长在一只眼睛上。最后弄了个终身残疾。

我推算,应该是在内战后期了。我奶奶他们全家从秭归移居到宜昌城,但是,我奶奶她妈嫌我奶奶一只眼睛残疾不体面,遂决定将她独自留在秭归,并经人介绍嫁给了我爷爷。

就这样到了年之后,全国各地开始大兴工业。正好当时一个矿区到秭归招工,我爷爷很快报名,和他的秭归老乡们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矿区,从农民变成了工人。

写到这里我在想,我爷爷那时的心情,估计和《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去当煤矿工人时的兴奋劲是一样一样的。

我爷爷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也不认字,但是他的智商、情商极高,而且人品爆棚。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金子,即便在黑漆漆的煤堆里,也能发光。

下井挖煤虽然辛苦、危险。但毕竟是给了他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

慢慢的,我的奶奶带着她的孩子们也来到了矿上,一家人就在这里扎根了。当然,我就是在这个矿上出生的。

煤矿工人的身份给了我爷爷改变家族前途的机会和养活家人的报酬。但同时,也索取了他的身体,最终,矽肺病要了他的命。

和他的爸爸不同,我的爷爷虽然也是光光的来,但走时还算体面。最后时刻,全家人都到了他的病床前,离开时,我还一直握着他的手。

就这样,我的爷爷走了,留下了一群当上工人阶级的子女,给了他们每个人养家糊口的技能。

#会计#

讲完我爷爷,当然就轮到我爸爸了。

我爸爸也当过矿工,下井挖过煤。后来自己学习,考试,考上了焦作的一个什么学校,应该是大专之类的,学了财会。

所以,在他很早的时候就不下井挖煤了,坐进办公室,打起算盘,做起了帐。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认为做财务,跟钱打交道的人都会很有钱,但是恰恰相反,我爸爸死脑筋,属于那种做错了帐还要自己掏腰包来填坑的那种。

其实,要说我爸的“奋斗”,除了在工作上认真耕耘之外,就是改造我。

只要是三线、大院、工厂或矿区出生的朋友应该都有切身体会,这些地方的童年简直就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历史。

矿区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上山下海、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无恶不作。

因为家里人的管教,我在我们矿区子弟学校的成绩还算不错,名次也一直排在前面。

但是,小学毕业考试,我在我们学校成绩排前十,但是到了矿区所在的乡镇的学校,名次居然开外。当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我爸爸的心情估计是崩溃的。

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我从矿区的独立王国揪了出来,扔到了稍好些的乡镇学校。

最后在他们的保驾护航下,一步步走到今天。

现在回头想,他们除了把我养活之外,也给了我生活、工作的态度和方法,同时给了我翻过山丘,去看外面世界的机会。

纤夫、矿工、会计,这就是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很平凡,很普通。

然而,当我摆脱掉当事者的身份后,我在想,是什么原因,或是什么因素,让一个掉进长江的纤夫的家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慢慢脱贫的呢?

这个思考不一定成熟,但我却觉得它比故事更重要。

如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标题,今年又有几千万农民搬进了城市,变成了城里人。

这种通过造城、卖房、移民三步走战略进行“脱贫”的方式简单,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粗暴,毫无意义。

“脱贫”在我看来是个长久的系统工程,除去一夜暴富那种,真正脱贫,要从最底层生活,过上普通稍体面的正常人生活,是需要几代人努力。

作为第一代贫民,类似我那掉进长江的曾祖父。他们是整个家族脱贫的基础,他们最大的理想应该是糊口。一份能够养活家人的稳定收入,进一步讲,他们需要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下来,不用天天为肚子发愁,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

那么到了第二代贫民,有了第一代贫民的基础,他们的最大理想应该是教育。在努力工作养活家人的基础之上,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子女。虽然现在很多人批评教育、考试不公平,但是作为最底层的贫民,教育、考试,仍然是他们脱贫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到了第三代贫民,如果前两代都能顺利走下来的话,第三代其实已经不能算贫民了,至少算是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人。但是,为了不让整个家族的脱贫事业掉链子,第三代最大的理想应该是发展。为第四代走出去提供发展的条件。

这一切的一切,除了需要个人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一个良性的社会和一个为你提供机会的政府。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脱贫之路有很多种走法,例如遇到贵人,买中彩票,投机倒把,偷盗抢劫等等等等。

但我所说的这种脱贫之路,是万千道路中最普通、最难走的一条。同时,也是最踏实的。

相比造城→卖房→移民的简单粗暴,糊口→教育→发展,不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对贫民的一种改造。就像踏踏实实的运动减肥一样,不怕反弹。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我是一名码头工人,我搬的不是思想,我搬的是时光。

欢迎长按或扫描







































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bfz/7032.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矽肺病人如何用食疗?

    矽肺是由于吸入粉尘而引起的,多表现为痰淤阻滞,故以化痰软坚为……【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