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被遗忘的尘肺病

时间:2016-11-25 21:22:48 来源:矽肺

他们是一群彼此隐瞒的尘肺病人,他们是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矿工,他们是没有劳动关系的职业病患者,何处医治、何药可治,辽宁朝阳王营子乡正在沉默中等待……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照片上神情黯然的小伙子叫冯海新,当天他带医院,胸片显示,这是最严重的尘肺病三期症状,接近治疗晚期,急需药物维持。当时,他没买任何药物,匆忙离去,只在一个陌生人的相机里留下了这张照片。当天,照片被放在网上并迅速传播。十五天后,辽宁朝阳的志愿者张巍和同伴根据照片提供的简单信息,驾车前往小伙子的家乡——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寻找冯海新。

  3月10日,张巍的车途中迷路驶入云蒙山区的王营子乡。这个误入的乡村让志愿者们震惊,这里的尘肺病人比尚志乡还要多,达多人,70%以上是2、3期患者,已有32人死于尘肺病。

  十多天后,《新闻调查》的记者来到王营子乡,寻找这里的尘肺病人。

孙玉福是乡里最早得上尘肺病的病人之一,而且是比较严重的尘肺三期。他常说,他能活着,就是一个奇迹。

孙玉福:咱这个屯子,我最先得上。

记者:你是最先发现的。

孙玉福:我得了之后,人们还没重视呢,也就在二年当中,就连死四个。

记者:您说经常采药,到什么地方采?

孙玉福:就这个山上。

孙玉福:对,野百合。这个山上有,防风,橘梗,黄芹,咱都能识别,挖走。我吃药都是,毒性药,14味药都有六七味毒。不管死不死我就吃。

记者:这个药方是谁给你开的。

孙玉福:自己开的。

记者:自己学过医吗?

孙玉福:没学过,看书,《本草纲目》,拿着书对照一点。

记者:冒险不冒险呢?自己给自己开药方?

孙玉福:不行死,死也得吃。以身试药。

孙玉福:矽肺是不治之症,矽肺没有治好的。我算活过来了,在我后头得病的都死了。

  李洪山、刘树义、孙玉福分别生活在王营子乡的三个村,这三个村庄是乡里尘肺病人数最多的村庄,相距只有10里。在6、7年的生病期间,他们病情相似,却互不了解。

  除了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尘肺病人还有一个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婚姻和家庭的声誉。王营子乡几百名尘肺病人,彼此并不知晓。他们不告诉外界自己的信息,外界也不了解他们。这个消息就像一个秘密一样隐瞒了多年。直到今年2月,邻近的尚志乡卧病在床的冯术雨让他的儿子冯海新走出村庄,去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检查咨询,这个村庄的秘密才被发现。

  今年2月,国家尘肺病康复中心的医生看到的第一张来自朝阳的尘肺胸片,就是冯术雨的X光片,他是一个典型三期症状的病人,行走、站立、甚至坐着,对他来说,都异常艰难,他能走的最远距离,就是自家的院门口。

  这几天刚刚下过一场雨,天气微微有些凉,对于冯术雨来说,这样的天气,都是一个难过的坎儿。七年以前,冯术雨觉得胸闷、气短,干活无力,他辞了工作,回家种地;六年以前,冯术雨感觉走路上坡异常吃力,他不再下地,只在家里勉强为两个孩子做饭;最近一年,他大部分时间躺在炕上,指望着伸手就能够着药瓶。七年之间,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在北戴河的尘肺病康复中心,每年有多位尘肺病患者就诊。

  当人在环境中长期大量呼吸有害性粉尘,进入肺泡沉积下来的粉尘会引发肺组织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肺功能受到损害以后,严重时可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疾病晚期会由于呼吸系统衰竭而危及生命。尘肺病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无尘期、一期尘肺、二期尘肺、三期尘肺四个阶段,三期尘肺最为严重。肺纤维化不可逆,已经肺纤维化的肺组织是不可能恢复到正常的组织,这目前是一个医学难题。尘肺病是唯一没有医疗终结的职业病,一旦得上尘肺病就要终生来治疗。

  呼吸,这对于每一个正常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每一个尘肺病人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尘肺病晚期的呼吸困难,是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未来。

  如果能早一点发现尘肺病,在病情早期介入治疗,能缓解一些呼吸的痛苦,提前预防一些气胸、肺结核等并发症,但在王营子乡有过病情诊断的村民中,70%以上的人在首次检查时,已经接近2期到3期的重症,病情恶化迅速,死亡率高。

  王营子乡的几百名尘肺病患者,在6、7年前,作为村里面身体最强壮的成年男子,他们因何得病?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的有害粉尘达到了什么程度?致使这些曾经的壮劳力脆弱不堪呢?

  当矿工

  年4月20日,在老孙看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既是写在病例上的生病日期,也是他第一次坐车到邻近的葫芦岛市钢屯镇钼矿山打工的日子,钢屯镇距离王营子乡不到20公里,盛产钼矿石,它所在的葫芦岛市的钼矿储量占全国钼矿资源的1/3。早期去打工的孙玉福很快升为矿长,随后,他成为村里人到钢屯钼矿打工的介绍人,十年之间,先后有多名村民到矿山打工。这个工作粉尘就相当大,在洞里点上度的灯泡,度的灯泡吊着看不着人,看不到脸。在这样的粉尘环境下,多数村民都干了5年以上,有的达10年。

  尘肺病有着5—10年的潜伏期,而钢屯镇的钼矿大量招工正好是从92年到03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村民每天在矿井深处持续工作。他们忽略的,正是对肺部损害最大的一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空气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是一种硬度很高的粉尘颗粒,它对于肺泡的破坏力很强,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导致的尘肺病是矽肺,是尘肺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在粉尘过量的环境里,很多工人摘下口罩,放弃了最后一层薄弱的保护。当时大多数矿工来自农村,没受过任何职业培训。矿工中,唯有孙玉福知道自己身处环境的危害,70年代,他曾在北票市的煤矿中工作,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

记者:您当时有这个意识,听说有矽肺病,尘肺病这一说?

孙玉福:在北票就有矽肺,我们参观的时候,就到楼上,医院,全是矽肺,矽肺和煤肺,矽肺是80%,煤肺是百分之百。

  70年代,孙玉福工作的矿井,用的是湿式作业和通风除尘,打钻时在炮眼底同时送水,降低凿岩粉尘。干凿转湿凿,只需在钻机旁加一条水管喷向钻眼。这个十年前使用的成本低廉的方法,为什么在当时的矿井没有使用呢?

孙玉福:湿凿慢,打的眼假如说咱十分钟打一个眼,水凿三四十分钟,效益不高。

记者:但当时对你们,提高效率,是最大一个目标。

孙玉福:对。就是老板多出点,工人多挣。

  矿工们得到了薪酬,矿主们在租期内最大程度获得了钼矿石。曾经有一段时间,钢屯镇的矿口多达多个,每个矿井三班倒,24小时作业。年以后,钼矿石价格暴涨,钢屯镇这些有着安全隐患的矿井,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新矿工。

  十年里,国家级贫困县的王营子乡,由于外出打工者的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而盛产钼矿的钢屯镇,是当年的“辽西首富”

  90年代,孙玉福一年种地的收入是块钱,远不如他在钢屯钼矿一个月的收入。矿山的开放,他们有了近在咫尺的赚钱致富的机会,他成了第一代矿工。十年后,矿山留给他一个沉重的身份:尘肺病人。

  年,矿山开始整顿,全国也进入了尘肺病的高发期。潜伏了多年的矽肺病开始蔓延。孙玉福和工友们开始了失业、治病的漫长过程。从此以后,这条通往葫芦岛市的路上,人稀车少了。村里的人陆续发病,很多人失去了行动能力,家庭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尘肺病人一年需要几千块钱的医药费,很多药品不在新型农业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大多数村民为了节约费用,很少去乡里的卫生所住院治疗,无法得到新农合的报销。七年时间里,很多村民负债累累。

  村民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多年前他们工作过的矿口,矿主都是没有合法身份的私人承包商,在矿山整改后不知去向。他们想通过诉讼申请民事赔偿,前提是必须拿到职业病鉴定和工伤鉴定的证明。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开具职业病鉴定需要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健康体检档案,而村民们进矿前从未签过劳动合同,甚至没见过矿主……

分享智慧,品位生活;

传递正能量,实现新梦想……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bfz/2086.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矽肺病人如何用食疗?

    矽肺是由于吸入粉尘而引起的,多表现为痰淤阻滞,故以化痰软坚为……【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