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景德镇,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以陶瓷著名,其陶瓷文化打造了“世界瓷都”称号。
景德镇民间工匠特别多,他们在制瓷行业中默默奉献,演绎出精美绝伦的中国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探访景德镇民间工匠。
景德镇瓷用毛笔制作人在景德镇,有一个小店,叫盛记笔店。店里有一位80岁高龄的制笔工匠——盛松柏。
老人13岁开始就跟父亲学艺,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一支支手工制作的毛笔之中。
一人,一案,一灯,一生。
青花分水、粉彩描金、落款题字,饱蘸七彩颜料的瓷用毛笔,在各色器形的瓷胎上绘出精美绝纶的中国文化符号。
盛松柏说,制作毛笔是一个细致活,枯坐灯前,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制作毛笔第一道工序是“选毛”,根据绘画要求选择不同的毛,比如画工笔画的线条,需要用野兔毛,因为兔毛有韧性,画青花需要用纯羊毛,因为羊毛吸水性好,黄鼠狼毛则用于采色,在绘画中虚化、中和不同颜色。
第二道工序是“齐毛”。将毛剪好,放于水中浸泡后进行梳理,再进行捆扎,制成不同大小的笔头。
第三道工序是制作笔筒。选取当地山林野生的苦竹,经过打磨、剪切、打孔后备用。
装毛这一工序完成后,还要进行完工前的验收:试锋,用毛笔在制瓷泥胎上绘画,如果笔锋过尖就要进行修剪,直到适合绘画为止。这一工序全凭经验。
虽已80岁高龄,盛松柏每天仍会坚持做近百支毛笔,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盛松柏说:“每天来买毛笔的都是老客户,他们几十年来都是用盛家的笔,他们用惯了,所以我还要坚持做下去。”
景德镇瓷用毛笔制作技艺历经千年传承,已成为陶瓷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景德镇制瓷行业扒花工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分为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其中粉彩最为美艳多彩,清雍正、乾隆年间更是风靡宫廷,工艺益臻完善。
直至今日,景德镇生产的粉彩瓷,多被作为国礼赠与外宾,粉彩瓷制作中有一道工序名为扒花,工艺较为繁杂,能将陶瓷作品呈现出浮雕之感。景德镇民间工匠张文月,被称为“扒花大王”,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扒花对眼睛和手都有极高的要求,如果年龄偏大,出现眼睛昏花或手发抖的情况,就意味着工匠的艺术生涯结束。罗细堂现年71岁,还能坚持这项工作,令大多年轻人叹服。
张文月的工作台设在景德镇古窑景区的传统手工制瓷作坊内,近期他身体抱恙,工作台交由妻子罗细堂打理。罗细堂也是扒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