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摄影/长江日报贾代腾飞
编辑/王崴
腾讯新闻出品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开启方式。重庆市巫溪县羊桥村有这样一对留守儿童姐妹,11岁的郑美玲在出生后十几天,因家人的大意,烤火取暖时被烧掉了右腿右臂;8岁的妹妹郑玉玲则守着姐姐,过着“两人三足”的留守童年。
▲入冬的巫溪,寒冷刺骨,农户们只有靠烧炭取暖。郑美玲的不幸,就是发生在出生后十几天的一个冬天。爸爸郑达余在美玲刚出生后不久便出门打工。妈妈留在家中既要忙农活,又要照顾孩子。因为担心女儿受冻,妈妈把美玲包在襁褓中,靠在火盆边取暖,自己去忙家务了。谁料,火星蹦到了襁褓上,引燃了衣物,美玲的右腿和右臂被严重烧伤。
▲为了挽救美玲,家里欠下了繁重的债务。美玲3岁时,妹妹玉玲降生。为了生计,美玲的父母只好双双出去打工,家里由爷爷和外婆照料。昏暗的房间里,家徒四壁,仅摆着两张床。
▲这间土房子,已经二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裂了口,连个像样的窗户都没有,每到冬天,风呼呼地从窗户往里灌。
▲祸不单行,爸爸郑达余在修高速公路时患上了尘肺病。从此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远在浙江台州打工的妈妈。
▲41岁的郑达余失去了劳动力,连说话都呼吸困难,每天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以前在外打工挣的钱,早就为治病用光了。
▲玉玲费劲地拧开药瓶,帮爸爸的呼吸机上药。郑达余只有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才会有短暂的舒服。但一次用药花费50多元,一天三次,这些钱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郑达余稍感舒服,玉玲安静地靠在爸爸肩头,她明白,爸爸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将她抱起。
▲11岁的姐姐美玲,心思细密。她知道爸爸的病对于一家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在伤心的时候,会思念远方的妈妈。妈妈为了挣钱,已经两个春节未回家了。
▲妈妈在外打工,爸爸失去劳动力,家里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爷爷的肩上。除了打理家里的几亩薄田,爷爷还得去县里打零工,贴补家用。
▲爷爷下地干活时,姐妹俩会一起到山坡上玩耍。妹妹玉玲贴心地帮姐姐把鞋子上的稀泥刮掉。外面的世界,对于姐妹俩来说,是那么的新奇。
▲美玲喜欢画画,虽然只能用左手,但她能在一切可以画画的地方涂抹色彩。
▲家里土房的门成了姐妹俩的画板,她们一起画了爸爸和妈妈。
▲尽管用左手写字,但美玲字迹工整清秀,上四年级的她,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心情。
▲美玲的作文经常在班上被作为范文朗读。美玲的老师张莉说,虽然只有一只手和一只脚,但美玲在班上从不搞特殊,上课写作业、下课玩耍和其他同学一样灵活。
▲爷爷担心姐妹俩的安全,不轻易让她们到镇上玩。姐妹俩平日里就坐在门槛前,一起做手工打发时间。
▲姐妹俩喜欢冒险,喜欢新奇的事物,这个圣诞老人,是她俩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
▲她俩深知,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贫困的大山。
▲姐妹俩与年迈的爷爷、患病的爸爸一起吃晚饭。这是普通留守儿童家庭的一个缩影。
▲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姐妹俩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早日康复,能像以前一样把她俩再抱起来。
您可以通过长按图片识别上方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