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组照片,能唤起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真正重视、唤醒一线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尘肺病病人肺部病理切片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来源广泛,几乎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均可产生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同一种粉尘,在作业环境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粉尘浓度稳定时,接触时间可以代表累积接触量。
在各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性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人体具有很强的保护性防御清除功能,使进入肺内的绝大部分粉尘排出体外。但长期在高浓度粉尘环境工作时,生产性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少量粉尘滞留在下呼吸道和肺泡内,可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而当吸入的粉尘量超过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时,就会引起一系列危害反应,根据粉尘的不同特性,可对人体引起各种损害。
1、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尘肺病,还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变态反应性疾病、职业性变态反应肺泡炎、粉尘肺沉着病等。
2、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还会引起皮肤及眼的疾患。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粉尘还可以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3、一些化学性粉尘可引起中毒性疾病,如铅尘可引起铅中毒;石棉粉尘可引起胸膜间皮瘤、肺癌。
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尘肺。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有12种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矽肺是尘肺中进展最快,最为严重,也是最常见,影响面较广的一种职业病。
尘肺病人的诊治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人一旦确诊,应立即脱离接触,并做劳动能力鉴定,X射线诊断分期及结合肺功能代偿功能确定,安排适当工作或休息。此外,应教育患者善于自我保健,戒烟、戒酒,增加营养,并进行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增强体质。
接触粉尘的工人应当定期体检,体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可疑尘肺、已经患尘肺的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对其他与粉尘作业有关的疾病也能及时发现。发现患有尘肺病和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职业性疾病时,应立即调离接触粉尘岗位。尘肺患者在脱尘前、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包括企业的下岗职工患者。随访时间的长短根据尘肺病的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工作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生产性粉尘的防治尘肺病是职业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全球分布最广,而且一旦发生,病情便不断加重且不可逆转,控制尘肺病着重在于预防。总结下来十个字“革、教、护、管、消、保、水、风、密、查”:
革: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治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除和控制工人与导致尘肺病的粉尘接触
教: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岗前培训,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提高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护: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劳保用品上岗。为防止人体皮肤与衣服之间、衣服与衣服之间摩擦产生静电,粉尘爆炸作业场所员工禁止穿化纤类易产生静电的工装。
管:发现防尘系统管道和除尘箱体内有粉尘沉淀时,必须查明原因,及时、规范清理。建立定期清扫粉尘制度,每班对作业现场及时、全面、规范清理。清理时采用负压吸尘方式,清扫粉尘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粉尘二次扬起。
消:消除、减少可燃粉尘、消除氧化环境、消除点火源。
保:泄爆、隔爆、抑爆、提高设备耐压能力等保护措施并用,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水:适合用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车间不适合用湿式作业的不能应用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常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密:将发法源密闭,对产生粉尘设备,尽可能的用罩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查: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接触者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声明
文中所用图片来自网络,如原创作者认为不适合无偿用于非营利性使用,请与本平台联系予以更正。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有参考价值
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