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原“尘肺”与“其他职业病”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在职业性尘肺病中,将“尘肺”修改为“尘肺病”。
根据十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例,占89.66%,是最主要的职业病,且呈现地区性、行业聚集性等特点。
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沉积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不可治愈且病情逐年加重。
引起尘肺病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机矿物性粉尘,包括石英粉尘、煤尘、石棉、水泥、电焊烟尘、滑石、云母、铸造粉尘等,还有一类是有机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尘;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尘肺病是如何分类的?《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将尘肺病分为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转自:中国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