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肺是指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特定生产性粉尘,致使其在肺内潴留发生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根据吸入粉尘的种类可分为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
数据显示,尘肺病是我国职业病头号“杀手”。如果不加控制,随着肺组织发生不可逆的进行性损伤,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最终完全丧失劳力。纪录片《人间世》中这样描述,得了尘肺(晚期),就意味着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呼吸,而且伴随着胸痛、咳血,每呼吸一次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对我们来说呼吸再正常不过,而对尘肺患者而言,却成为一种奢望。
根据区卫健委的指示,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定期开展辖区尘肺患者的排摸工作,掌握和更新患者接尘史、伤残等级、复查近况等信息。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给予关心和慰问,更多的还是倾听和共勉。当回首“尘”年往事,他们似乎已经释然,更多的只是平淡的叙述,只有当提到各自的家人和工友,才潸然动情。
我得了肺病,不能再添“心病”
阿高,49岁,松江人,在搪瓷厂和机械厂间辗转做了10多年的焊工,坦言当年在烧电焊时根本不懂得防护,罐体内烟尘弥漫缺少通风,下班后常常感到胸闷憋气,最终在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问题,医院做出电焊工尘肺壹期的诊断。后来,他被调离至装配岗位,生性要强的阿高常说不想因为这顶“帽子”忧心忡忡,被大家过分的照顾。如今他仍靠着电瓶车每日“两点一线”继续工作挣钱补贴家用,而谈话中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24岁的儿子,康复医学专业刚刚毕业,已经能为家庭分担。
阿高:“90后电焊工们,希望各位防护意识强点,全程戴好口罩,不小心得了这个病,对你自己、你家人是一种负担。”
#SUMMARY
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平安(化名),41岁,福建人,20岁时只身来到上海,中专学历的他找了一份在汽车厂烧电焊的工作。丰厚的报酬让他兴奋不已,满脑子都是计件干活,看到有的工友们自己掏钱在外面买口罩,年轻气盛的他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身体没事扛得住。就这样加班加点,25岁这一年,他在上海成了家,谁料想同时也患上了尘肺病。“现在想起来,多亏公司和爱人的不离不弃,才鼓起我生活的勇气,休养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中专上升到大专再到自学本科,最后转岗到人事助理,主抓安全生产,叮嘱工友们做好个人防护。”平安说,现在的想法是,为了下一代,再难也争取扎根上海。
平安:“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素质培养,有好身体,才会有好未来!”
失去健康,后悔也来不及
老忠,54岁,安徽人,做过两年采煤工。年老乡介绍他来上海一家化工厂干投料工,说是只要能吃苦工资一定高。上岗前,有人好意提醒过老忠,这边干活灰尘特别大。可老忠觉得自己就是来挣这份辛苦钱的,再怎么也好过下矿。来到车间,他才发现公司给每人每月限定4只口罩,污损后只能洗洗接着用。就这样在粉尘“飞扬”的车间干了没几年,老忠开始出现咳嗽、气短的症状。医院诊断为职业性混合尘肺壹期。“早知道这粉尘这么厉害,一般口罩挡不住,肯定不在这干了…自从老母亲知道我在外面受了工伤,干不了活,想起来就要掉眼泪。这病要能稳定些,以后才能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老忠后悔不已的说。
老忠:“对打工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不要为了工资高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千万要戴好口罩,没有好身体挣不了多少钱。”
一家人在一起不求大富大贵
小洁,19岁,上海某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一学生,她还有个弟弟15岁,在河南老家念初三。姐弟俩两头的生活、教育开支全靠父母在上海打工的一点收入。而他们的爸爸,家中的“顶梁柱”刚刚被确诊尘肺病。这之前,小洁只知道爸爸上班辛苦,工作服常常积满灰尘,可没想到会这么伤身体。心疼爸爸的小洁坚持申请了助学贷款,靠自己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放弃了和同龄孩子一样的课余生活。看到孩子这么懂事,做父母的既欣慰又辛酸。现在小洁爸爸找到一份绿化的工作,一家人租住在10几平米的单间,竭力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未来。
小洁:“在焊工岗位的家人们,照顾好自己,做好防护工作,以免造成身体伤害。老婆孩子都希望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失去健康可能使家庭陷入困境。”
仅年当年全国新报告各类职业病例,其中尘肺病例,占81.8%,主要分布在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并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赶紧来了解一下经典的防尘“八字方针”,知道该如何预防,才能使劳动者在工作场所远离粉尘危害!
(视频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原标题:《回首“尘”年往事,还请工友们一定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