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缅怀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人之

时间:2021-7-20 10:40:54 来源:矽肺

北京治疗酒渣鼻好医院 https://m-mip.39.net/man/mipso_8733706.html

岁月悠悠,医院工作已50多年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年8月15日,医院放射科报到,首先见到的是我从未谋面但仰慕已久的国内知名放射学家胡懋华教授。上学期间,我们读的教科书《X线诊断学》就是她与荣独山、汪绍训教授编写的。初次见面,我有些紧张、拘谨。胡教授见到我笑着说“呵,看起来身体挺棒”。接着询问了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所学的专业,医院实习的,并告诉我将分配到放射治疗组工作,我一一作答。她说话时轻声慢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既端庄睿智,又温文尔雅,一派学者风度。

▲胡懋华教授

胡懋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家,是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她年出生于天津,年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年秋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医院放射科工作。

▲年考取协和的燕京医预同学的合影。左七为胡懋华教授。

年日本占领时期,医院被迫停办,~医院放射科医师,~年医院放射科讲师,年协和医学院复院后回院工作。年晋升教授并担任放射科主任,至年卸任,时间长达30年。

她热爱祖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协和新中国较早入党的专家之一。她曾作为特约代表出席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曾任国家科技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等职。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她以独到的科学眼光,规划放射学科的建设和科室发展方向,首次提出并实施按解剖部位划分专业组,将放射科诊断组分为中枢神经、骨关节、胸部、胃肠、妇儿等专业组,各组间有分有合,团结协作,按系统承担医教研工作。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注重医生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放射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要求医生熟悉各种X线表现所反映的基本病理变化,紧密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做出诊断,这些模式对国内放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当时协和放射科的医教研水平在北京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胡懋华教授倡导的“临床放射讨论会”,在国内放射学界是首创。这一模式起源于协和早年“内科大查房”(MedicalGrandRound),与国外先进国家的“BoardMeeting”如出一辙。即每周定期组织一次相关科室专家讨论疑难病例,除了各科专家教授以外,各级医师、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都可以参加,与会者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在为病人解决疑难杂症的同时,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协和多学科协作(MDT)不但没有削弱,反愈加发扬光大。目前,仅我们放疗科参加的多学科协作组就有“胰腺肝胆肿瘤”、“直肠癌”、“妇科肿瘤”、“呼吸疾病”、“头颈肿瘤”、“垂体腺瘤”、“颅内肿瘤”等规模大小不等的MDT。

▲年放射科香山樱桃沟春游照片。后排左五是胡懋华教授。

胡懋华教授擅长消化系统的X线诊断,但她对于学科内其它专业组的医师同样予以重视和培养,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前瞻视野和博大胸怀。曾先后选送医院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X-线诊断;派医院进修心血管病变的X-线诊断;先后安排放疗组的苏学增、樊兆昇、何家琳、医院进修学习;改革开放后派解毓章、张铁梁、邵式玢等人出国深造。这些人员学习回来以后医、教、研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她本人一生虽著述不是很多,但她的成果都融入到其弟子的作品中。

▲年冬,接待谢志光教授(右四)。前排右二为胡懋华教授,前排右三为汪绍训教授,后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胡懋华重视放射学界的人才培养。解放后,由协和放射科牵头,多次主办全国性的X线诊断训练班、专业师资训练班,她亲自授课,带教进修生、研究生。为促进我国放射-影像事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历年来从协和放射科陆续输送的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如解放初期的高育璈、曹丹庆、徐海超、曾荻闻等人组建医院放射科;刘医院放射科;王医院放射科;谷医院放射治疗科。80医院建院,选送卢延、张雪哲等医院放射科。调到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周修国大夫,秉承老协和传统,在医教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直以来是广东汕头地区放射学界的学科带头人;胡懋华教授晚年亲传弟子章士正大夫头脑聪慧加上勤奋努力,成为杭州乃至江浙地区放射学界的领军人物。

▲胡懋华与放射科同事在读片。前排左起:赵玉祥、严洪珍、胡懋华;后排左起:余卫、张涛、金征宇。

年,胡懋华与有关专家赴江西大吉山钨矿实地考察矽肺的发病情况。当时矽肺是严重影响工人健康的职业病,专家们与矿工一起下到矿井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撰写出《矽肺X线诊断与分期标准的研究》论文,为矽肺的诊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胡懋华在江西大吉山钨矿井下考察归来。右一胡懋华,右二刘玉清,右三张锡鈞,左一胡正详。

医院建院,放射治疗组由谷铣之教授率领全组绝大多数人员和医院,当时院内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放疗专业存有争议。胡懋华主任高屋建瓴、力排众议,认为医院医院,不能没有放射治疗专业,她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从人员到设备均给予大力扶持,使得放射治疗专业的火种得以保留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60年代放疗组主要成员合影。前排周觉初、吴桂兰;后排何家琳、苏学曾。

对于放疗科的学科发展,胡懋华教授一直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xfyh/13485.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流金岁月缅怀我国临床

    北京治疗酒渣鼻好医院 https://m-mip.……【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