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军旅往事(6)作者/张瑞平六、跨越时空的情谊
年7月,我们随老兵郭茂生和他的老战友王俊林,跨过黄河,到河南拜访他们当年的三位老首长。
汽车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驰骋着,清秋的豫州沃野千里,粮田万亩,一望无际的深绿张扬着茂盛的生命力,令人心旷神怡。
郭总一路上容光焕发,精力充沛,一肚子倒不完的精彩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王俊林却总是歪着发福的身子,带着一脸微笑,弥勒佛般默然倾听,听到精彩处,随大家憨笑几声。
“见一面少一面,有的再也见不上了……”已经不止一次听郭总这么感慨了,我不禁思忖:他们和首长之间有着怎样的情谊呢?
营长的苹果渐进原阳时,王俊林不能保持沉默了,连续说了好几遍武化世营长那会儿待他可好了。
一出原阳站,王俊林就对着窗外激动地叫道:“看见啦,我看见我们的营长啦!”
一打开车门,武营长和他的两个儿子就热情地迎了上来。王俊林大步向武营长走去,他过于激动,脸上说不清是笑还是哭。武营长立正身体面对大家行了个军礼,朝着王俊林张开双臂,脸上溢满了欣喜的笑。王俊林伸出双手,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一个营长和他的兵,一个兵和他的营长,在一起工作生活也没几年……我们被深深感染了!
原阳的天上白云朵朵如絮,路旁树木摇曳多姿,云彩筛过的阳光温柔地照射下来,暖了人心……
武营长今年82岁了,身材笔直清瘦,戴一副墨镜,一头茂密的头发,前额几撮银丝,白衫灰裤,一双布鞋,整个人淳朴而精干。他年入伍军委工程兵,曾在天津汽车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甘肃酒泉、四川绵阳达县、重庆白涛参加过国家重要的工程建设,为国家国防建设、三线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年,已经45岁的武营长转业到原阳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后调入环保局直到退休,
问武营长哪年当的连长、营长,他说“关于自己这些事都记不清”。只记得做了什么,不记得自己的名利,多么难得的纯洁之心!
午餐桌上,王俊林紧挨着武营长,武营长不断地给他夹菜,却不让他给自己夹一筷子。他们热切地交谈着,武营长耳背得厉害,王俊林说每句话都把嘴巴凑在他耳边,把声音挑高几倍,努力让他听得见。他们亲密的互动成了饭桌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其他人频频投以惊羡的目光。
我忍不住逗坐在武营长对面的两个儿子:“瞧你们老爸,对他的兵比对你俩还要好吧?”大儿子笑着说:“我也当过兵,理解我爸他们那种部队感情……”原来武营长的两个儿子也都当过兵,他们还把自己的儿子(老营长的孙子)也送到部队了,真是军人世家呀!
王俊林又说起自己当年给武营长当通讯员时,武营长探家带回部队那么大的苹果来,把他圈在房里给他吃,不让其他通讯员看到。团长知道后批评武营长说:“你把你的通讯员当你的儿子了?那怎么行……”
王俊林说着,笑着,两眼亮晶晶的,毫不掩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对武营长的感激之情。
武营长一边夹菜,一边微笑着看王俊林吃,那慈爱的表情,亲热的眼神,就像一位老父亲在注视自己的孩子。我们禁不住感叹,武营长说:“他在通讯员里年龄最小,他们苦啊……”说着又给我们讲起了当年工程兵的苦。
关于那段苦日子,半年多来,我已从太多的老兵口中了解到太多的情形:作为北方兵很少能吃上面条;住的是竹片为墙、油毡遮顶的简陋营房;冬季阴冷潮湿,许多北方兵睾丸皮溃烂,痒痛无比;浑身包裹着工作服在烟尘滚滚的环境里打坑道;三八制四倒班,机歇人不歇,一个班下来雨靴里都能倒出汗水来;不期而至的塌方把人砸伤、砸死;打风钻的吸进太多的尘烟得了矽肺病;排雷训练的被炸瞎眼睛;练吹号的要把尿憋回口里号里,练到嘴破吐血……
温暖的聚会结束了,告别的时刻,王俊林也恭恭敬敬地给老营长行了个军礼,又小心翼翼地把他搀扶到楼下,他们紧握的双手久久不肯放开……
探亲假的故事跨过宽阔、平静的黄河,只见绿油油的田野、高大的泡桐树、宽阔的街道、时尚秀雅的新楼房、布满街道的喷水机,风嗖嗖地刮却不见风沙,这里便是兰考县。
遥想60年代初,焦裕禄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为了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忍着肝癌剧痛坚持工作,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可贵的“焦裕禄精神”。而我们的工程兵在核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不正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一种传承吗?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多少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规整茂密的泡桐树深处,我们踏入幽静的“林泉花园”。郭总派车去接他当年的老指导员蔡成和,我们在幽静的花园里落座,听郭总介绍蔡指导员:蔡成和指导员年入伍工程兵后,被派往无锡工程兵文化学校、昌平工程兵技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工程兵学院工程技术连,先后在甘肃酒泉、涪陵白涛、达县参加国家工程建设。因为表现突出,半年后就入党,在西安工程兵学院被提为排长,年又升为14连指导员,直到年(35岁)从14连转业。对于这位蔡指导员,郭总一直心存感激。
不久蔡指导员来到花园。老人79岁了,体型富态、佛面福相。他得了脑梗(偏瘫14年),行动不便,但耳不聋眼不花,沟通很顺畅。
郭总在蔡指导员身旁的石凳落了座,身体朝指导员斜倚过去,时而把手亲密地搭在指导员的肩膀、后背上,不胜亲热。
我突然想向蔡指导员打探当年在部队时的郭总,便挨个向他点了几个灵石兵的名字,他到底对郭总记得最清楚:“他比较有名气,是个活跃分子,那时人们一说郭茂生我就知道是谁。”“他指挥唱歌,吹啦弹唱……”我又问:“他好好干活吗?”蔡指导员紧接着应声道:“哟,干活可卖力了!他是班长、副排长啊,要带头啊!那时候的班长可是跟大家一起干活哩,还是干最苦的活……”蔡指导员历数开了的艰苦,郭总的吃苦。
郭总接过话茬说:“我和我们指导员感情比较深。年我父亲在煤矿出了事故,指导员和连长就准了我七天假让我处理事情,旅途还不算,很照顾了。年指导员探家,我也想回家一趟,可我70年已经回去过一次,按要求不能回去了。指导员又帮我说话了,说70年那次是我父亲病了,那不算探家。最终指导员给我争取到了探家……”
郭总掩饰不住满心的感激:“那时候我们指导员眼里就有咱呢,我也从心里感谢他。我在1班当班长时,有一次听说嫂子(蔡指导员的爱人)要来部队,我就把房子给打扫干净,用报纸把墙满糊了……”
满桌丰盛的酒菜是郭总对指导员的一份厚重心意,席间推杯换盏、推心置腹自不必说。
“他已经跨过黄河看过我四次了!”蔡指导员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白涛一别已过去50年了,当年的工程也已是传说,而他们的情谊任时光流转,日月长存!
缠着连长讲故事素有“绿城”美誉的河南省省会郑州高楼林立,草坪如茵,我们在“爱馨阳光城”医院11楼7号病房见到了郭总当年的14连副连长谢广礼。不知什么时候,郭总早已经买好了沉甸甸的两箱土鸡蛋和奶。
老人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病恹恹的样子,他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是三位首长中精神状态最好的,也是最年轻的(76岁),我们彻底打消了顾虑。
谢连长年8月入伍工程兵51师,在北京昌平部队接受一个月的新兵训练(当时训练还没有结束)后,被抽到西安工程兵学院工程技术连(以下简称“工程兵技术连”),配合学院的教学工作。几年后,随工程兵技术连分到54师,前往重庆涪陵执行国家三线建设任务,并迅速从司务长被提拔为副连长。转业后回到河南郑州,从交通厅退休。
久别的重逢总是令人欣喜激动,郭总挨着谢连长坐在病床边,他们眼里都亮晶晶的。郭总指着地上的鸡蛋和奶对谢连长说:“谢连长,我用鸡蛋和奶换您那个火车站建起技术连的故事,您再给我们讲讲。”
谢连长哈哈大笑:“你这个活跃分子,那时候就老缠着我讲这个故事,也听不腻……”
说起工程兵技术连的成立,谢连长记忆犹新:那是年9月5号或6号,上级迅速把各部队抽出来的精英新兵干部集中在北京火车站,紧接着各连队、各排也全部到达。上级开始讲话,说要建一个技术连,上面催得很紧。说完当即就郑重宣布新成立的叫“工程兵工程技术连”,还宣布了连长、指导员的任命。两小时后,工程兵技术连就乘坐北京直达重庆的特快列车前往西安了……
谢连长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到当年国际形势的紧张、国防建设的紧迫。
听说谢连长三年前还做了心脏手术,大家一个劲感叹:“不像,不像,瞧这气色,这精神,还有这记忆……”
临走时,谢副连长一叠连声地说也没给我们喝了口水,望着我们的车走出好远……
如愿拜访了三位老首长,郭总和王俊林非常开心。返程中,他们又开始聊天侃地,但话题总是围绕着当年的、老战友、老首长。
此时此刻,我深深体会到,在一起生活、战斗过的军人之间结下的情谊是如此的厚重!因为他们一起面临过特别恶劣危险的环境,一起扛起过特别艰难沉重的担子,一起流汗、流泪、流血,一起奉献青春,甚至生命,你苦过我的苦,我痛过你的痛……在那特别艰苦的日子里,20岁左右的他们的肩膀还太稚嫩,他们还需要有人心疼关爱,所以一旦得到过哪位领导的点滴关爱,他们就念念在心,永世不忘,跨过大河来报恩!他们那跨越了50年岁月、隔了一条大河的深情厚谊,就像一杯老酒,随着岁月的流转,历久弥香!
(全文完)
特别声明:本文系为灵石文史丛书《永远的丰碑》所作,版权归该书所有,文中资料、图片均由原军委工程兵54师全国战友联谊会提供。(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