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芨简介
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
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根部生长块状假鳞茎为其经济作物部,可入药成方、可于保健食品、有美白仙子之称。
2
白芨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
植物干燥块茎入药,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成不规则的类白色薄片。性味苦、甘、涩,微寒。归经于归肺、肝、胃经。长方用法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3
临床应用
治疗肺结核经抗痨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加用白芨后能收到较好效果。据观察:60例久治不愈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
治疗百日咳白芨粉内服,剂量为1岁以内0.1~0.15克/公斤体重,1岁以上0.2~0.25克/公斤体重。治疗89例,结果37例服药5天内症状显著减轻,15例于10天内显著减轻。
治疗支气管扩张成人每次服白芨粉2~4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21例患者经1~2疗程,痰量显著减少,咳嗽减轻,咯血得到控制。
治疗矽肺每次服白芨片5片(每片含原药1分),每日3次。44例单纯型患者,服药3个月至1年后,胸痛、气急、咳嗽、吐黑痰、咯血等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消失。
治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成人服白芨粉每次1~2钱。急性穿孔在严格规定的指征下,白芨疗法可能使某些患者免去手术;获得穿孔治愈的效果。据29例观察,成功者23例。
治疗结接性瘘管用白芨粉局部外敷,根据分泌物多少每日敷药1次或隔日1次,分泌物减少后可改为每周1次或2次。通常敷药15次左右即渐趋愈合。
治疗烧伤及外科创伤取新鲜白及削去表皮,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按1:10比例加入无菌蒸馏水,冷浸1夜,至次日加热至沸,以经灭菌处理的4号玻璃漏斗减压过滤。滤液分装于安瓿或玻瓶内,熔封。15磅高压蒸气灭菌30分钟,即成为白及胶浆。凡占体表面积约20%以内的局部外伤或第一、二度烧伤,均可应用白及胶浆涂敷治疗。
4
需求海量剧增
千年来白芨一直以传统重要为用,具有敛疮止血、补肺、消肿生肌功效,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但随着科技发展白芨的应用越来越广,白芨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现被广泛用于染布时作粘合剂使用,也作为高级卷烟的粘合剂,装裱中国字画粘合剂,中药材野山参断须的修复剂使用。
近年由于白芨美白护肤功效被重视,国内外知名高级化妆用品也将白芨作为天然原材料广泛应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白芨鳞茎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白芨多糖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同时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
此外,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日化产品中,替代化学增稠剂,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就导致了白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白芨在50-80年代,全国入药需求不超过吨。今非昔比,我国目前白芨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至少5-10倍,需求达到上万吨。
5
资源稀少
灭绝式采挖导致资源稀少,人工种植成产业趋势。
白芨自然产区分布有限,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因为野生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繁衍的,因利益驱使,药农在采挖野生白芨时,大小不留,价格越高,挖得越干净;这种“发现一片挖一片,随之灭绝一片”采挖方式是造成野生白芨资源濒危的重要原因。
目前虽然有少数药农在山坡、林下空闲地少量栽种,但因技术原因尚难以形成规模。产区药农仍习惯采挖野生白芨以供市场,势必使其资源日趋减少。为此,全世界已将白芨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在我国被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6
人工培育
为保护白芨等中药资源,我国已经投入专项科研经费加大了对白芨人工种植的科研力度,经过多位专家几年的研究,现白芨组培技术已经成熟,白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对于强光和低海拔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白芨繁育技术。把国家濒危植物白芨成功进行了规模化种植,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农研究院以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发布中农白芨组培驯化苗并且免费培训技术,欢迎各界朋友来院参观、学习、指导、引种,院方将不定期举办以中草药种植为核心的研讨会。
7
白芨传说
大约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将官,一次跟随皇上御驾亲征,没想到战事失利,队伍溃散,他只好护送皇帝急急回京。他们一路杀了十几个番将,刚要进关时,却突然闪出六员番将,拦住去路。这将官力保皇帝先进关,自己返身迎敌,终因连日征战疲劳过度,寡不敌众,被敌人砍了几刀。
但他忍痛拼杀回来,在临近关前时,不幸又被番将一箭射中,跌落马下,被关内的兵丁救起。百拇医药皇上急命太医抢救。最后,断了的筋骨被接上了,其它伤口的血也止住了,就是肺被箭射穿,伤口流血,呼吸急促,吐血不止。
眼看会有生命危险,太医束手无策。皇帝急了,命人四处征召能人医治。很快,一位老农拿着几株叶像棕榈叶、根像菱角肉的草药献给皇帝,说:“请把这药草烘干,磨成粉,一半冲服,一半外敷在箭伤处。”别无良法,太医们只好速速照办。
果然,将官用药后,不久便肺伤愈合,也不吐血了。皇上要厚赏老农,被拒绝。老农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求圣上叫太医把这药草编到药书里,公布于天下,使更多的人能治好肺伤出血。”皇帝答应了,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老农答:“还没名呐,就请圣上赐名吧。”
皇帝想了想,问老农;“你叫什么名字呀?”老农回答叫“白芨”。皇帝笑道:“那就给它取这个名吧!”于是,“白芨”就被载入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并一直运用至今。
其实,按李时珍的说法,白芨得名是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其形状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有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须根痕,整个样子很像“小鸡头”,茎痕和环纹构成了这鸡头的“眼睛”和“眼圈”,因此很容易辨认。
夏、秋两季采挖后,经洗、煮、去皮、晒等处理后入药用,常研末内服或外用,也可鲜品捣烂外用或制作药膳吃。
8
合作保障
一、好种出上品,上品售高价。
中农白芨种苗是国家药典唯一收录的紫花三叉大白芨组培驯化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成品个大、饱满、品相好,经过深加工后制成特级品,其价格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
二、投资小回报大,一次种植多年收益。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次性栽培多年收益的中药材品种,而且投入小(只需投入种苗钱),不占用良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宜选阴坡荒山地栽植,施厩肥和堆肥即可高产,没有病虫害,管理方便简单;前期只需一次性栽培种苗,此后每年只需投入极少的人工养护成本即可高产、稳产、增产。
三、种植技术可靠,简单易学,成活率高。
人工种植白芨不季节、地域限制,可用花盆、穴盘等种植于阳台、窗台、室内(白芨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也可大面积种植于田间、林间、荒坡等场地规模化种植。
培育与种植技术是经过与众多专家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晶。种苗种植成活率高,可确保在90%以上;对于强光和低海拔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白芨繁育技术。
所有种植户都将由中心技术人员一对一培训技术,并长期技术跟踪服务,也可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种植,大面积种植的引种户可派驻技术员长期指导,并根椐种植户情况分别设计最佳种植方案,确保事业稳定成功。
四、分散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回收,让种植有保障。
“生态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农研究院具有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有互联网+营销优势,解决合作户的后顾之忧,让合作户种植有保障。
欢迎前来咨询和留言
中医农业下雨天施药办法农民出路
重楼标准应合理使用耕地黄精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