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网络文
邓龙
ID:sanxianjy
《铁十师三上青藏线,战斗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之一、二、三分别介绍了关角隧道、峻河桥群、布哈河特大桥和沙柳河桥群,现在我们介绍最后一道重要的工程——铺轨了。
时任铁49团2营8连指导员、后任2营教导员的谭顺元写了《忆“青藏铁路铺轨记”》,这是他生前遗作,遗憾的是谭顺元同志年底病逝于铁道兵的职业病——矽肺病的并发症。
在青海高原,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战士们克服种种困难,修好路基、桥涵、隧道,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就是铺轨了。
谭顺元同志的文章记录了青藏线一期工程中,铁十师管区从哈尔盖到厚日车站铺轨情况,是十分难得的历史资料,我认为可以代表铁十师五个重点工程之一的哈尔盖铺轨的基本情况。由于时间久远,谭顺元同志有些关于时间等情况的记忆不太准确,为保证史实的准确性,我根据铁十师大事记的文件记录加之补充完善。
谭顺元同志
忆"青臧铁路铺轨记"
文/谭顺元
巍巍屋脊展红旗,
辽阔高原奏凱歌。
铁兵精神传万代,
铺成天路世界扬。
朋友,当你坐上西去的列车,越过日月山,看到蓝蓝的青海湖,漫天遍野的油菜花和青稞千重浪的美景时,你可想到四十多年前,三上三下的铁道兵十师为了修这条天路,所付出的艰辛、鲜血、汗水甚至宝贵生命吗?他们吃着咸菜、压缩菜,战风沙、斗严寒。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少有机械,全靠战士肩挑背扛,人工操作,靠双手修成了这条天路。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顾那艰苦奋斗的年代。铁道兵战友的拼命精神是何等高尚可贵,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值得永远尊敬和学习。
好个青海头,遍地尸骨无人收。这是李白诗人对青海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青海湖沉浸在苍凉凄惨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不断派人到青海湖周边进行建设,建农场,修公路,修电站等。铁道兵的到来才加快了青海湖的繁荣昌盛。火车长呜,惊动了万物,唤醒了沉睡多年的高原山川。使草原有了生气,藏族牧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自由,聚宝盆才焕然一新得到真正发展。
年6月,青藏线东段路基己完成5OO公里,它需要一支敢打,敢拼,不畏艰难险阻,组织严密,纪律性强的铺架队伍来担任。历史的责任选择了铁十师四十九团二营(六连,七连,八连,九连及十连)。年七连被撤销,各排分别并入到六连,八连,九连,十连。
六连,九连两个连队只担任铺轨架桥任务。
而八连,一排,二排兩个排担任铺架,三排担任铺岔道,四排担任倒运各种材料,还要给六个火车头加煤等多项工作。
十连负责发电,开铺轨机,架桥机,轨道车。
汽车连配多辆汽车运送各种材料。
铁路新管处沿各站设站务管理铁路运输,并六个蒸汽机车配合铺架。调度室,指挥室,从连到师各级领导班子,五臟六腑,样样俱全。
四营在哈尔盖铺轨基地,主要生产轨排,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桥梁要从四川养马河桥梁厂、水泥枕要从宝鸡运送到青藏线。钢轨要从重钢、包钢、鞍钢、攀钢等调拨,运输线漫长,有时两、三个月材料到不了,误了不少宝贵时间,使我们吃了很多苦头。
铺轨到那仁车站
那仁车站在哈尔盖西边约二十公里,也是我们七连,八连住地,离刚察县种羊场三角城二营部约四到五公里。只有将轨铺到那仁车站,铺轨的很多准备工作才好准备,很多工作才能开展。
年7月,这是铺架队最难忘的日子。汽笛长呜,我们高歌。八连战士在老连长李秀泰带领下,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按照各班分工,各就各位。在哈尔盖车站西边,由徐锋副排长吹响紧凑、急促、很有节奏感的哨音,他手拿小旗,向左,向右指挥。轨排在战士的撬棍拨动下,第一排轨顺利接上老铁路。当时营,团,师各级领导到场观看。也有不少小学生,奔走相告,现场一片欢呼和掌声。紧接着第二排轨,第三排轨,连续落下,向西边铺去。这就是铁十师铺架队开始铺轨了。
天气作美,晴空万里,难得的好天气,无数只老鹰在高空盘旋,欢迎我们,并欣赏这从未见过的新鲜场面。第一天铺轨很顺利。12.5米的钢轨,共铺了九组,共计六百七十五米。测量班班长,老顽童一直跟随我们八连,作技术指导和铺轨记录。
我们站在刚铺上的轨排头上,向西望去,路基好像经过洪水袭击过的防洪堤。一段一段的向西而去,又像一条软绵绵的纱条,无精神,无气质,没精打彩,在草原上时隐时现。
我们向东望去,刚铺上的钢轨,笔直笔直的。路基有了骨架,大地有了脊梁,草原有了精神,像一条巨龙在腾飞,悠扬激昂,奔向远方。我们看着自已铺的铁路,一天的辛劳,被这幸福时刻全部冲掉。
铺架工作,三班倒。这时九连战友来接班了。我们踏上回归的汽车,都在畅谈铺架工作。以前没有干过铺轨,倒也新鲜,更有吸引力。大家决心比其它连队干得更好。我们八连的干部战士历来就有一种迎着困难上,敢于拼搏的勇气、锐气和豪气。我们说到做到,在三年多的铺架中,八连一直充当主力,铺轨最多,架桥最多,并出色的完成了铺岔道,倒运材料,给火车加煤的艰巨任务,而没有伤一名战士,大家完好无损,这是八连最骄傲的一点。
在各连的共同努力下,两个礼拜铺架,速度不快,但稳扎稳打。快铺到那仁车站,七连的战友们在刘金坤工程师的指引下,于师傅和干部带领下,那仁车站四付对开岔道己经铺好,迎接东边铺来的铁轨。那仁车站是个小站,三条轨道,铺起来也很快。
车站刚铺好,就拉来了几十个闷罐车皮,它是我们的宿营车,八连分到九个车皮,一个炊事班做饭,一个连部,七个分到各排,共住兩百人左右。车箱内,我们用方木,三角铁改成上、下两层铺,每个车箱要住三十人,大家在狭窄的空间中生活,十分拥挤,车厢中间还要烧一个大油桶改成的炉子,冬天取暖和绕开水。更重要的是防煤气中毒。战友们为了铺架,平时只有半盆水,洗脸,擦身,半年洗不上一次澡,这是常事。
任务繁重,生活艰苦,孤独寒冷,缺氧难耐,在那拼命的年代,战友们坚持住了,战胜了一切困难,完成了任务,为今天的幸福付出了青春年华。四十多年后,迊来了暮年发全白,脊背弯曲,疾病缠身,他们无怨无悔。但也有不少战友有苦难言,交杂着,隐痛着,显得不安和无奈,怪命运不济。
铺轨到刚察站
宿营车拉来,我们边铺架,边改装车厢内,两不误。
铺架继续向西,铁路不断向西前进。铺过种羊场三角城,来到沙柳河。沙柳河共五座大桥,分1、2、3、4、5桥。我记得铺1号桥第三孔桥时,不知什么原因,桥梁与桥墩的支座相差十公分,梁落了无数次,就不了位。最后我们用钢钎,二锤将两头桥墩支座的各四个孔凿大,移动支座,才勉強将桥梁落下就位。这孔桥真难架,共费了四个多小时。铺架中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你都得要想办法去解决,否则就不能完成任务,坐、等、看都是无济于事。八连的战友们,他们都爱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智慧来自于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他们文化不太高,但是,个个聪明能干。
通过各连队的努力,沙柳河五座大桥铺架完成。三班倒,连续工作,很快就铺到了刚察车站。团首长和各级领导,不少战友打锣敲鼓欢迎我们。团首长的亲切握手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大家决心把铺架工作做得更好,更快。
晚上团机关特为铺架队放了电影《奇袭白虎团》、《创业》。战友们看后,感概很多,更加仇恨美帝国主义,更加知道我们创业艰难和创业的重要。
铺轨到青海湖边。
铺轨到黄玉车站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1月20日,铺轨至黄玉车站。)
黄玉车站离刚察车站十多公里,它离青海湖最近,平时可以看到青海湖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可是在青海湖,大部分时间是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狂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铺轨到黄玉车站,进入冬季,我们尝试了零下二、三十度在野外工作的滋味,冻得兩眼流泪,鼻子痛得摸不敢摸,揉不敢揉。普通人是无法承受的,只有铁道兵战士,他们的意志是钢铁铸就,才能承受住这寒风刺骨,漫天飞雪,坚决完成任务。
铺架队的战友们,吃尽人间苦,铺架青藏路,日夜不停地向西铺架。大约年元月,铺轨黄玉车站西去几公里,铺架告一段落。原因是各种材料运不上来,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也要开始了。铺架队只好撤回那仁车站。
沙柳河桥群大返工
年4月初(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4月14日开始沙柳河桥群大返工),我们二营担任沙柳河桥群大返工。铁路铺好不久,桥墩下沉好几十公分。上级要求必须返工。我们将钢轨排拆除,架好的桥吊起来,拉回那仁车站,等返工完成后,再铺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八连担任主桥一号大桥的返工,又是一场艰苦仗。老连长已调一营当营长去了,代连长胡友川从训练队回来,对工程有点生疏,我刚从新兵连回来,胡连长很着急,找到我。我给胡连长建议,时间紧,任务重,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开挖,多用推土机将整个桥下的土石推开,全面开挖,炸掉原来的桥墩,直到深度够设计要求,再打新的桥墩。连长将方案报上去,师里同意了我连的方案。兩天左右,六、七台“地八零"推土机配合我们连,几位师傅也都是七一年兵,非常配合我们的安排,他们日夜不停的推沙土,开挖基础,不到三个礼拜就达到了设计标准。十连用四台较大的抽水机,不停的抽水。在全连干部、战士的共同努力下,边打桥墩,边回填,不到三个月我们抢修任务就完成了。这次返工,战士们卸水泥、扛水泥、运沙石料、搭架子、支模型板、运送混凝土、捣固等,平均负重二、三十吨。三个月下来战士们体重减轻了五到八公斤。八连干的是艰巨任务,打的是硬仗,拼的是青春老命,可他们无怨无悔。
调整班子,加强领导
根据上级指示,部队缩编,七连撤销,各排分到六连,八连,九连,十连。七连撤了,加重了八连的工作。八连一、二排铺架;三排铺岔道;四排倒运材料、给火车头加煤等任务。年6月,八连领导班子重新调整。
连长刘振秀、指导员谭顺元、副连长李光军、王金起、副指导员费开学;一排长叶友元,副排长郑景明;二排长朱友富,副排长徐锋;三排长聂永林,副排长王玉帮;四排长王志荣、楊明富,副排长龚兴明,剑阁老乡。
连长和我都是刚上任的新同志,各排长对我们的工作大力支持,我俩也有信心把连队工作做好尽量少犯主观错误。在尊重老同志的基础上,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主见,狠抓连队组织纪律和思想建设。工作中,我们以身作则,带头吃苦,带头干;我和连长尽量多碰头,互相支持,不偏听意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应该说八连99%的干部战士对我和连长的工作是满意的。个别人有点意见,只能靠时间来证明谁对谁非。
创铺轨纪录
沙柳河桥群大返工结束,我们又要西征铺架工作。宿营车拉到黄玉车站,向西边吉尔孟车站铺去。在这段线路上,高原的7、8月,是最好季节,铺架工作也比较顺利。特别是铺架到青海湖气象站那一段,离青海湖最近,居高临下,对岸是鸟岛,整个青海湖尽收眼底。铁路在这一段一个大S型向西伸去。快到吉尔孟车站,我们八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地、人和,齐心协力,八小时铺了18组轨排(25米),共计米,这是铺轨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直到铺轨结束也沒有哪个连队打破,各连队都愿意铺25米的钢轨。
几天后我们铺到吉尔孟车站,也是小站,对开四付道岔已铺好。不知啥原因,进站的道岔离铺轨排相差了八、九米,不能接钢轨,也不能锯钢轨,靠人工拨太费时间了。我与两个排里领导商量后用火车拉,两根大钢绳,一头套在铺轨机接扣上,一头栓在岔尖中心处。徐锋副排长指挥着火车,慢慢起动,猛的一拉,岔道慢慢靠近了要连接的轨排,我使劲按住气刹,火车停下来了,还差一小点,不能再拉了。在徐锋的指挥下,全体战士齐心用力一拨,正好对上要连接的轨排。前后就是十多分钟将岔道接好。我们进入车站内线路铺架。八连战士敢想,敢做,智慧来自大家,靠的就是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吉尔孟车站铺好后,宿营车全部拉到了吉尔孟车站。我们继续向西江河车站,峻河桥群进发。
铺架到布哈河大桥
江河车站(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年12月28日,铺轨到达江河车站,年1月14日开始从江河车站向西铺轨。)离布哈河大桥约十五至二十公里。中间有个峻河桥群,共四座大桥,这段路,是铺架中时间最长的,近三个月。铺铺停停,主要原因是钢轨,水泥枕,桥梁供应不上,无法生产轨排,无法铺架。我们每天学习,出操,休息的时候也到草原上玩耍,但必须三人以上。有时等家里一封信,大约四,五个月之久。天暖的时候却空度过去了,马上进入冬季。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7月13日,四十九团铺轨队开始在沙柳河桥群架梁铺轨,至8月5日完工,哈尔盖——江河段恢复通车,正线铺轨工程继续向西推进。)
年12月我们铺架到了布哈河大桥。(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的时间是年9月5日,铺轨到布哈河大桥。)
每架一座桥,桥头都要铺一付岔道,铁路分成兩条铁路,一条停放桥梁,正道铺架桥梁。铺完后再拆除岔道,运送到前面铺桥的地方,再铺岔道。
所以,八连三排的战友非常辛苦,干着复杂、细致的工作。为了省力,他们采用传统的滾进办法,用几根大一点的短钢管,摆在车站适当的位子,将十多吨的岔心,尖轨,护轮轨,渡线轨等重物滚进到需要用的地方。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战士们就是用这种原始的办法,给自已减轻点重量,方便工作。
布哈河大桥共23孔。桥头铺了岔道,比任何架桥岔线都长,停放桥梁。六连在布哈河大桥上架了第一、二孔桥,八连从第三孔架起,那天共拉了8片粱四孔桥的。架第三、四孔桥都较顺利,架第五孔桥时,当把桥梁就好位,卸下支座,取出支座中的稍子,准备擦黄油,就在这时突然刮大风,将稍子吹滚,落到桥墩下的冰窟窿里。没有稍子是无法架桥的,零下二、三十度,怎么办?当时我也在桥墩上,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党员,是退缩,等待,还是跳进冰窟窿里把稍子摸起来完成任务?多想没用,行动才是最好的表率。我从桥墩顶上,下到桥墩底下,用撬棍砸开冰层,试了一下,约1.2~1.5米。这时我毫不畏惧脱光衣服,穿着内裤,跳进了冰水里。这一瞬间,感觉心脏要裂了,脑袋要炸了,十分难受,我坚持着,几次努力终于将稍子摸上来了。可我无法说话和站立,战友们把我从沉井冰里救上来,盖了七、八件皮大衣,烧火取暖,喂开水。没有误架桥,还提前了约一个小时完成四孔桥的任务。这一跳是党员先锋模范的一跳,是带动全连完成任务的一跳。
铺架布哈河大桥,也是经常停工,桥梁运不上来。这座桥架了快一个月之久。布哈河大桥完成后,不远就是天棚车站,进入四十七团管区。四十七团的领导和各级首长,天峻县的领导也都来欢迎我们。我们将天棚车站铺完后,铺架队撤回那仁车站,休整,等各种材料,又要老兵退伍了。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1月24日铺轨到达鹿芒车站,因轨料缺乏暂停,全年正线铺轨30.05公里,站线铺轨2.99公里,架梁33孔。)
(铁49团2营6连铺轨官兵现场缅怀毛主席,前排右2副排长闵艾顺供图。)
悼念毛泽东主席
大约年9月初,我们铺轨到江河车站。由于钢轨,桥梁等材料供应不上,我们在江河车站等了很长时间。
9月9日凌晨营党委会,工程会开得很长,结束出车厢就看到一颗慧星,从北向南滑过。参加会议的人都看到这个不祥之兆,大家心里想了很多,也作很多猜测。
下午中央新闻才播出来:……毛泽东同志逝世。这个晴天劈雷打在了每个干部、战士心中。这时的中国,神州悲伤,人民悲痛,山河啼哭,我们流泪不止。
铺架队在江河车站路基下的空地上搭的灵堂,哀乐声,汽笛声长呜好几分钟,所有行进车辆,船舶,行人自觉停进,全国统一时间悼念。干部、战士十分伤心,万分悲痛。整个灵堂,哭声一片,抽泣不断。我们伤心是真心的,我们落泪是真诚的。
连队留守人员,他们在后方搭灵堂,有些连队施工,停工,就地设灵堂进行悼念。铺架队和全国人民一样处于悲痛之中。悼念大会结束后,我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把铺架工作干好,这是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悼念和怀念。
(原六连朱副排长(右1)与战友在铺轨机车上)
给火车头加煤
加煤这个工作,非常吃力。要使出全身力量,一锹一锹地摔过车厢边,准确落到火车头车厢装煤处,供烧蒸汽。热天还好一些,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煤跟车厢冻在一起,铁锹凿不动,铁镐挖不动。装煤的班长刘德书哭着向我说:不想干了。我说:班长,沒事,我们一起想办法。以前我们放炮炸过凍土,能不能放炮?他说没有试过。我说那我们就试一下。
我找到材料员马上领雷管、炸药、导火索。第二天我与装煤班的全体同志,拿着钢钎、二锤,在冻煤车厢里打眼、放炸药。又通知王排长找了两位会放炮的战士,配合装煤班。通过试验,反复放炮,得出经验:半管药,斜炮眼,1.2米至1.5米,效果最好。两位炮工专门将冻煤炸松,十一班给机车加煤,解决了冻煤的问题,加起煤来快多了。
在车厢里打眼放炮,八连算是个创举。
创架桥纪录
年新兵入营后,大约兩个礼拜,我们铺架队就拉到了天棚车站,继续向西铺去。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年6月18日,师铺架队开始自鹿芒车站向西铺架,打响了铺架工程的第3个大会战。)
(天棚车站向西)十多公里处,有个内蒙河大桥,共8孔,上级要求我们8小时内铺完。这是一次考验,通过动员,又找到火车司机协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否快速铺架。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八连兩个排,架桥司机加上徐锋副排长的高超、灵活指挥,下午四点前八孔大桥铺架完成,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天龚(宫)副师长也来到现场,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当场宣布一排、二排集体三等功。可事后又是一个泡泡,虽然是一个泡泡,但我们仍是非常高兴,八孔大桥在我们手中创造。
铺关角隧道
铁路在天棚车站西陆续上坡,直到关角隧道出口以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往下。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7月1日,铺轨到达天峻车站。)
天峻车站在一个半坡上,车站上可看到天峻县城,去县城约四公里,再往西十多公里,就进入关角隧道。关角隧道四千多米,轨平面海拔三千八百多米,在铺轨时,各铺架连队吃了不少苦头。蒸气机头,烧煤,因缺氧,有时还要加柴油助燃。大量浓烟在隧道里出不来,上下翻滚,铺轨的所有人员咳嗽不止,为了这条天路,大家只好坚持。洞内又缺氧,战士个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还有一些战士晕倒,只好停止铺架,拉出洞外休息半小时后,再进洞继续铺架。
关角山呀,关角山,你是柴达木盆地的守护神。为了打通这座隧道,你要了铁道兵不少战友的生命。今天我们铺架,你又给我们出难题,生障碍。我们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美帝我们都不怕,上甘嶺我们都守住了,还怕你这个关角山吗?
同志们进洞,快速铺架。在各连队的努力下,终于铺通了关角隧道,进入关角车站。
关角沟的铁路坡度大,弯曲多,半径小,是青藏线最难铺架的一段。它以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在关角沟转了无数个8字型,到察汗诺车站。落差近七、八百米。
铺架六号大桥
六号大桥是在千分之十六的坡度中,又是大风口,又是曲线,半径又小,十分难架。桥高四十多米,铺架中,我们十分小心。桥梁拉来,气剎专人负责,火车慢行,一点一点靠近桥台,架桥机慢慢伸向前方桥墩,我们已在桥墩上耐心等着,当桥梁到了桥墩上方,我们用倒链左右拉住桥梁,卸下支座,取出稍子,打上黄油,下支座抬到桥墩四孔中固定。桥梁在徐排副的指挥下,慢慢下降,还好没有吹大风,第一片梁落下就位,架好了。
紧接着拉来第二片梁,这时天也给我们作对,刮起大风,架桥机吊着几百吨的桥梁左右摇摆,我们只好指挥火车退后几百米,把桥梁放很低,减少摆动。大风过后,再把桥梁吊起,慢慢前行,到了位后,两头的战友用倒链固定桥梁,慢慢下降,慢慢放松倒链。还算不错,我们抓紧时间桥梁快速落下,就好位架好了。
这时又刮起了大风。十连的战友快速到两片梁中间,抓紧焊接。我们也在梁上抓紧铺轨。准备架第二孔桥。大约二十分钟,轨排铺好,我将铁轨拨到左边,先架内侧,后架右侧,曲钱外侧。火车推着架桥机吊着桥梁,缓慢前行,火车司机也特别小心,全神贯注,看着信号,一点一点前行。到了第二孔桥的位置,徐锋刹往汽刹。又用铁轨卡子卡住火车轮子。桥墩上的战友在高空峡窄的空间上,互相照顾,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当桥梁慢慢下降到一定位置,卸下支座,支座足有三、四百斤,靠三、四个战士抬起,才能放到桥墩位置上,打油,对线,固定好后,给出信号,架桥机司机才慢慢放下桥梁就位。架第二孔桥还算好,没有刮风。真是庆幸,只是速度比以往架桥慢了许多。
第三孔桥不知是九连,还是六连架的,我记不清了。十连一个电焊工在焊接第三孔桥梁时,不幸从桥梁中摔下牺牲。为了铁路建设,总是有战友付出生命代价。一帆风顺的事,是非常少的。战友你为青藏铁路建设付出了生命,战友记得你,祖国和人民记得你,向你默哀致敬。
可怕的六号大桥。
桥梁调头之难
六号大桥铺架完成后,沿着多个8字型铁路向西铺架。我们铺来铺去,好像又回到了原处。只是比以前铁路要低很多。关角沟无数个8字型段,也铺了无数个车站,当铺过乐贝车站出口,穿过一个小隧道,有一孔十六米长的异型桥需要架。不知是调度失误,还是技术人员的失误,把桥梁东头放到了西头,把西头放到了东头,这可让我们铺架吃苦了。
起初我们没有发现,桥梁怎么架,都放不下去。我们用皮尺量桥梁,才发现问题。人必须将桥梁调头,东头归东头,西头归西头,才能架上。二营主管工程师陈付和将情况报上去,叫我们就地调头。因调回哈尔盖,调头往返需要十天左右,这真的苦了我们,两百吨的桥梁要转度,对于人来说,谈何容易。我们把桥梁拉到一个小地名叫都兰寺的地方,地型平坦,路基与地面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架桥机吊起桥梁,用绳子栓住桥梁两头,各朝一个方向慢慢拉,三个连队轮翻上阵,都无法将桥梁转度。又怕把架桥机、桥梁拉翻,那麻烦更大了。
我们找到工程师,借助机械,找两台推土机,先筑一个平台,放上枕木钢轨。推土机一台在东边左侧,一台在下西边右侧,用钢绳栓住桥梁两头,慢慢弧形拉。拉拉停停,灵活指挥,几个小时的努力,总算把桥梁调转了度。
在那个年代没有大吊车,我们工作起来,多艰难呀!最后我们将桥梁拉到架桥处,架上了,终于完成了任务。所以发展科技,非常重要。
平板车像野马奔腾
铁路在关角沟转了无数个8字型,中间车站都建了五个,才到了察旱诺车站。察旱诺车站还没有铺,要将所有铺道岔的材料,岔心、尖轨、护轮轨等材料运到察旱诺车站。这些材料都装在火车平板车上,没有吊车,全靠战士齐心协力一件件搬运到汽车上,运送到察旱诺车站。火车平板停在二郎洞车站,这个站也是建在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中,全靠八连四排的战友把材料装上汽车,倒运到察旱诺,八连三排才能铺岔道。
有一天,意外发生了。拉材料和钢轨的平板车不知啥原因,上面还有八、九个战士倒运材料,平板车像脱疆的野马向铁路前方冲去。十班老战士刘忠诚,蹬在车上边大喊,快闪开,快闪开。他们无法控制火车平板,十公里,二十公里,三十公里,穿过乐贝车站和隧道,转了一个大弯,冲向平交道。正好平交道上坏了一辆汽车,司机正好修车,刘忠诚大声吼,快闪开,快闪开……司机听到喊声,跑开了,平板车冲向汽车,在关键时刻,刘忠诚喊:跳!几位战士同时跳下平板车。汽车被撞成了两截,钢轨插进土里三到四米深。终于停下来了,损坏了一辆汽车,跳下的战友有兩位脚踝关节扭伤,其他有惊无险。
战友们,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太可怕了。我和连长都没有批评刘忠诚他们,他们的行为是英勇的,没有过错,按今天的话说,值得点赞。
机械整道速度快。
(据铁十师大事记纪录:8月1日,铺轨通过关角车站,正线.35公里,哈关段开始用火车为施工部队运输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
同日,布哈河上游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冲毁哈希段管区的铁路路基和公路桥梁,铺轨暂停。哈西段39个工点因施工物资缺乏停工,这次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万余元;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团同新管科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尽量减少水害损失,四十六团官兵抢建米公路路基,建起一座7.5米长公路木便桥,使公路恢复通车;四十六团副政委李汝来率领官兵抢修河堤30多米,保住了30户群众多亩小麦和五万斤粮食,团党委研究决定给抗洪抢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令嘉奖。
察汗诺车站
察汗诺是比较大的一个车站,茶卡盐湖铁路与青藏铁路在此交会,海南、海北公路也在此处交会,它是进入柴达木盆地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抓紧铺架察汗诺车站的意义重大。
当时察汗诺共铺了五道轨,有一个是备用溜车道,八连三排必须抓紧铺岔道,只有岔道铺好了,我们才能铺轨。刘金坤工程师,于师傅,大学毕业回来的唐自江战友没有休息,就投入铺岔道。我们将勤杂人员也抽上去,帮助摆垫板,连队干部都参加,突击岔道工作。几天的大干,苦干,察汗诺十副对开岔道铺好。三个铺架连队,日夜不停的赶铺察汗诺车站,两天后察汗诺车站铺好,我们的宿营车也拉进了察汗诺车站,师首长,乌兰县的领导都来看望慰问我们。他们看到我们战士,黑黑的脸,脖子被沥青汚黑了的皮衣,个个都像黑熊一样。后来听说师首长,乌兰县的领导都掉泪了。五零团的领导和各级首长也到现场问寒问暖,体现了老大哥单位对我们铺架队的关心。
我们团徐政委带队,也来到察汗诺看望我们。当徐政委来到八连,我们早己集合连队,向政委敬礼,感谢老政委对八连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后来老政委转业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徐政委。
关角隧道,关角沟是我们铺架队伤心、流泪的地方。而察汗诺是军民团结,各老大哥单位共同关爱,互敬互重,也是我们眉开眼笑,心花怒放的祥和之地。我们铺架人员,都会记住这充满阳光,温暖人心的地方。
慰问团,送来的马肉,驴肉、骆驼肉等,我是第一次吃马肉、驴肉、骆驼肉。我们连用各种肉包包子,大家吃得特别香,睡得也香。
顶起火车头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0月24日铺轨到达察汗诺车站)
察汗诺车站进口处,刚铺上的铁路,道碴少,稳定性差,有个火车头,不知是速度快了,还是什么原因,跑出了轨道,侧翻在路基下,幸好路基不高。没有大型吊车,六连,九连他们各用了一个工班,也没有将火车头顶起来扶正。二营陈工打电话叫我们八连上,我们架完桥回来,休息还不到两个小时,我心里非常不高兴。龚副师长也打来电话,叫我们今天必须把火车头顶起来,这是命令。我叫通讯员把四个副排长叫来,一块到火车头出事点,让战士多休息一会。我们来到东头火车侧翻的地方仔细看了,大家统一认识后,分工一排将路基挖一条斜坡道铺上枕木、钢轨。二排用十多个大千斤顶顶起火车头,扶正。三排、四排在察汗诺车站,寻找枕木、短钢轨、垫板。凡是有用的全部找来,供一、二排备用。我们把进站铁路的一个夹板拆了,把靠进站的铁路轨拨到斜坡道上,对接好。大约三个多小时,侧翻的火车头顶起扶正了。用另外的火车头沿着斜坡道与侧翻的火车头扣上,火车慢行,我们用很多的垫板夹板,垫在火车轮子下,将火车头慢慢引到斜坡道上。虽然有几次大的晃动,总算把火车头拉进了车站,火车完好,只是水厢凹进了一个大坑。我们拆除斜坡道,恢复到正线上。这就是八连全体同志用智慧加实干的精神。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1月15日,铺轨到达都兰寺车站)
铺轨乌兰车站
察汗诺西去十多公里就是比较小的朶巴车站,三排打头阵铺岔道。我们铺架队日夜不停的工作,你追我赶,抓紧铺架,很快就到了朶巴车站。向西去不到十公里就是乌兰车站。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2月3日,铺轨到达乌兰车站,师机关及师在乌兰施工的部队派代表到车站,慰问铺轨队和新管处前方编组连全体官兵。)
当时乌兰车站到处是沙丘,站在车站上可以看到乌兰县城。铺乌兰车站时,来了上万人员观看铺架,热闹非凡。十月后的天气,高原很冷了,风卷着黄沙,时不时的打着我们的脸庞,扎进眼晴,钻进脖子刺激着我们前胸后背。战友们都顾不着这些,在哨声和旗帜指挥下,一会向左,一会向右,搬拨着钢轨对位连接。他们不停的,重复着同样的体力劳动,他们手上拿的撬棍就是三,四十斤重,还要搬拨几十吨重的钢轨排。有人曾讲过:劳改犯也没有这么辛苦。
我们的战士任劳任怨,吃尽人间苦,世界屋脊铺彩虹。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2月17日,铺架队在新管处前方编组连的密切配合下,当日完成铺轨4.公里,创铺轨以来最高记录。12月19日,铺架队提前12天铺轨到达希里沟车站。)
铺轨厚日车站
乌兰西去十多公里,就是希里沟车站。中间有个小车站,赛什克车站。车站虽小,可是十师,七师的仓库重地。两条仓库专用钱等着我们铺架。
希里沟车站很大,我记得铺道岔就有三十付左右,我们八连既要突击铺岔道,又要铺架。三排一个排铺岔道根本忙不过来,我们只好将一、二排利用休息加班,在刘工的指挥下,把岔道摆枕木,上尖轨,岔心,护轮轨,上垫板等多项工作交一、二排干,三排在于师傅,王玉帮的带领下,打道钉,测轨距。
一天我们全连共铺了六付岔道,也是创纪录的。当时希里沟车站只有几栋房子,主线铺好后,我们继续向西去。
铺过盐湖车站,向西十五公里,就是厚曰车站。
十二月底,六连、九连他们全部撤回那仁车站,留下八连一个连队铺架。希里沟站还有很多站务线要铺,我们全连干部战士齐心协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年元月终于将最后一排轨铺到了厚日车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记得是凌晨四点左右,天黑黑的,十分寒冷。
这时战友们的心情无比兴奋,狂呼海叫,胜利了,胜利了。
火车司机也来助兴,呜了很长很长的汽笛。胜利的声音,汽笛声,震荡着德令哈,穿透柴达木盆地的上空,传向格尔木。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年1月4日,为表彰四十九团铺架队铺轨基地官兵年底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鹿芒——厚日车站正线铺轨架梁任务,设党委研究决定给四十九团六连记集体三等功,陈演武等3人嘉奖。)
铺碴场专用线
我记得,78年春节,第一天我们正在铺赛什克车站、十师仓库专用线和七师仓库专用线。专用线铺完后,我们撤回到察汗诺车站,铺碴场专用线。
不知是设计失误,还是工程师失误,乐贝车站,是左向右曲线,而碴场专用线是右向左曲线,而半径还小。要将乐贝车站兩边的轨排拆除,来铺碴场专线。拆下来的轨排在铺的过程中,右边的铁轨差2O公分,怎么都接不上。我们想了想,碴场专线不是正规铁路。二班抽了6人,两人一组,锯钢轨,15、20、25公分的小短节钢轨,用短节钢轨接上右侧钢轨,夹板夹住。我们用这土办法解决了技术失误的缺陷,完成了任务。春节初三,初四,专用线铺完,我们往回撤,边走边捡丢在路基下的钢轨。看到钢轨,就叫火车停下来,用纯子把钢轨拉到路基上,大家齐心协力把钢轨举上火车平板,共捡了四、五十根钢轨,实在难捡的,只好放弃。战友们太累了,我们顺着自已铺的铁路,返到了那仁车站,己经是正月初八了,我们才休息过节。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2月26日,四十九团铺轨队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施工,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条件下,发扬人抬肩扛的精神,完成了希里沟区段站12条股道及希里沟铺轨基地轨道铺设任务,为厚日——格尔木段的余公里铺轨工程奠定了基础。)
春节过后不久,老兵退伍工作开始了。几位出色的副排长和7O多名战友打起背包复员退伍了。当时,我们没有能力给他们找份工作。他们走得心酸,走得心痛,走得无奈。
(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年3月25日铁七师铺架队接替十师铺轨基地和铺轨机械设备,从厚日车站开始向西铺架。)
三年多的铺架,战友们吃尽人间苦,终于完成了任务,八连平平安安,虽有几次大的事故苗头,但有惊无险,逢凶化吉,这是最大的胜利。
八连没有评上三等功,报的立功材料,都被上级否定了。我们认为师、团领导在这一点上是不公平的,龚(宫)副师长的话也是泡影。八连的全体战友,我和刘振秀连长对不起你们,借此机会,向你们鞠躬敬礼,表示歉意。
祝战友们家庭美满,人人健康,晚年幸福。
谭顺元年8月写于成都(转者略有删改)
铺轨工程还在继续,年4月27日铺轨通过柴凯车站进入47团管区。
6月24日,铺轨到达德令哈,进入四十八团管区,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吕正操致电慰问青藏线全体指战员、职工和科研人员。
6月27日,铺轨至巴音河大桥,经过三天突击,架设[]型无碴无枕混凝土梁11孔(跨度24米)。
7月1日,铁一指在德令哈召开大会,庆祝青藏线哈格尔段胜利铺轨至德令哈,青海省党、政、军及各级政府代表、海西州各族人民及施工部队代表参加大会。
7月5日,在铁道兵建军30周年大会上,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9月14日铺轨到达连湖车站,十师承建的哈连段全线铺通。
看完谭顺元的回忆,其实心情挺沉重的。没有到过青海高原,没有亲自参加过当年青藏线建设,可能很难体会到那种复杂的心情。
看谭顺元同志的回忆,铺轨队铺轨的过程是步步惊心,处处危险。青海高原的那种极寒极冷,真的让人想哭。尤其当谭顺元忍受着极端寒冷下到冰水里的时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支撑他的动力是什么?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觉得共产党员应该带这个头。
今天的年轻人还相信有这样不要命的共产党员吗?什么是忠勇之士,我们的铁道兵指战员,就是忠勇之士,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的铁道兵!
作者简介:王民立,女,中校军衔,年入伍,先后在铁道兵第五师、第十师、铁道兵学院工作,年于国防科技大学退休,现居长沙。
(图文由原铁10师女兵王民立提供全文连载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