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时间:2016-12-11 15:49:59 来源:矽肺

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气溶胶:以微细的液体或固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铝尘、酸雾等气溶胶按存在的形态可分成

?雾:液态的分散性气溶胶和凝集性气溶胶统称为雾,雾的粒径通常较大,在10μm以上?烟:属于固态凝集性气溶胶,同时含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粒子的凝集性气溶胶也称为烟,粒径在1μm以下。?粉尘:属于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尘的粒径范围较大,从1μm到10μm。

一般,大于10μm的颗粒,就沉降了。

生产性粉尘: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气溶胶。污染环境,影响人员身心健康。

粉尘来源与分类

来源

性质

无机性粉尘

?金属性粉尘,例如铝、铁、锡、铅、锰、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

?非金属的矿物粉尘,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人工合成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有机性粉尘

?植物性粉尘,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丝等粉尘。

?动物性粉尘,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染料、农药、人造有机纤维等

根据粉尘颗粒在空气中停留的状况分类

(1)降尘

一般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0μm,在重力作用下易降落不能较长时间悬浮的颗粒状物质。

(2)飘尘

指粒径小于10μm的微小颗粒,如平常说的烟、烟气和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粒径很小、质量轻,故可以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被人体吸入呼吸道的机会很大,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不同粒径颗粒停留时间(在静止空气中,从地面算起1.5m处测量)

根据粉尘在人呼吸道沉降的部位分类

(1)总粉尘(totaldust)

理论上讲,真正的总粉尘指漂浮在空气中的所有粉尘颗粒。

我国国标的定义为“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滤膜采样器采集的“粉尘”并不是实际的总粉尘,而是可吸入粉尘。

(2)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dust)

指沉积在肺泡区的粉尘。

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u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u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粉尘特性

1.粉尘的化学成分

由于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产生炎症、纤维化、中毒、过敏和肿瘤等作用

某些金属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人血循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粉尘可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

化学成分与危害程度的关系还突出表现在粉尘的新鲜程度影响着粉尘颗粒危害的大小。

2.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构成比来表示,前者称粒子分散度,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则分散度越高;后者称质量分散度,质量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分散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3.粉尘溶解度

粉尘溶解度的大小影响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溶解度高的粉尘常在上呼吸道溶解吸收,而溶解度低的粉尘在上呼吸道不能溶解,大多排出体外,少量的粉尘进入肺泡部位,在体内持续作用。例如某些含有铅、砷等有毒成分的粉尘可在呼吸道溶解吸收,其溶解度越高,吸收剂量越大,对人体的毒作用越强。

4.粉尘硬度

坚硬且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某些类型的石棉纤维粉尘直而硬,进入呼吸道后可穿透肺组织,达到胸膜,导致肺和胸膜损伤。

5.粉尘的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和流动中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离子而带电。漂浮在空气中90%~95%的粒子荷带正电或负电,同性相斥,增加了粒子的稳定性,异性相吸,使粉尘碰击、聚集并沉降。一般来说,荷电性的颗粒在呼吸道内易被阻留。

在除尘技术中,愈来愈多地利用粉尘的荷电性质来捕集粉尘。

6.粉尘的爆炸性

能引起粉尘爆炸的都是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一般分为三大类:

?金属粉尘,如铅粉、镁粉等;

?可燃矿物粉尘,如煤粉;

?有机物粉尘,如亚麻粉尘、木粉、纸粉、烟草和谷物粉尘等。烟草粉尘与亚麻、谷物粉尘属同一种非导电性易燃粉尘。

7.粉尘的爆炸性

三个条件:足够浓度,充足氧气,明火。

煤尘30-50g/m3,面粉、硫磺7g/m3、铝10.3g/m3,一遇到明火、电火花或放电时,会发生爆炸。

?-5-9,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名职工罹难;

?-3-15,哈尔滨亚麻厂发生亚麻粉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伤人;

?-11-27,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东风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死亡人,伤48人。

?-8-2,昆山某外企发生爆炸,截止至8月6日,死亡75人,人受伤。

8.光学特性

在粉尘的光学性质中,主要是自然光的吸收、反射、散射、衍射和偏光。与粉尘浓度、粒径、透明度、形状有关。

一些测尘仪器,往往应用这些方面的原理。例如德国应用的丁泽尔计测尘,就是依据光的散射原理。

粉尘的主要危害

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过敏、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

1、尘肺

?矿物性粉尘---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瓷尘肺等

?金属粉尘---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粉尘沉着症(锡末沉着症、铁末沉着症)

?有机粉尘---木尘肺、茶尘肺、合成纤维尘肺、酚醛树脂尘肺、聚氯乙烯尘肺

2、中毒

含铅、砷、锰等的粉尘可在呼吸道粘膜处被溶解吸收,使人呈现急性中毒症状

3、致敏

?木尘、谷物粉尘、化学洗涤剂酶、动物蛋白粉尘—支气管哮喘?发霉的干草、蘑菇孢子、蔗渣粉尘—过敏性肺炎棉、亚麻、大麻粉尘—棉尘病?铬酸盐、硫酸镍、氯铂酸铵粉尘—职业性哮喘?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

4.致癌

石棉、游离二氧化硅、镍、铬、砷粉尘—肯定的致癌物

放射性粉尘—可能引起呼吸系统肿瘤

冶金企业生产中:

(1)冶炼原料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多为铀系、钍系、锕系。这些矿石在采选冶等工艺过程中能产生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

(2)使用人工放射性核素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发生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粉尘;使用各种放射性核素源的设备仪表(料位计、密度计、测厚仪、中子测水仪等)时,对源保管操作不当或源丢失破损而形成。

5.刺激

皮肤、黏膜、上呼吸道

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金属粉尘—角膜损伤、浑浊

沥青粉尘—光感性皮炎

6、非特异性炎症

?粉尘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肺部非特异性感染—肺结核

?尘源性慢性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病

?并发肺气肿、肺心病

7、特异性炎症

?有机粉尘中的细菌或真菌—肺部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皮毛粉尘中的炭疽杆菌—肺部炭疽病

8、粉尘沉着症

锡、铁、锑等金属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以网状纤维增生的间质纤维化为主,在X射线胸片上可以看到满肺野圆形阴影,主要是这些金属的沉着,这类病变又称粉尘沉着症

粉尘的主要控制措施

1.一级预防

(1)主要措施包括:综合防尘,即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遥控化操作;尽可能采用不含或含游离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离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艺要求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2)定期检测,即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实施定期检测,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3)健康体检,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未成年人、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

(4)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的基本知识。

(5)加强维护,对除尘系统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使除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2.二级预防

(1)建立专人负责的防尘机构,制定防尘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

(2)健康监护

(3)发现不宜从事接尘工作的职工,要及时调离。

3.三级预防

主要措施为: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综合防降尘“八字方针”

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革新生产设备

√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

√使用含石英低的原材料代替石英材料

√使用石棉的替代品

2.湿式作业

√湿式凿岩:中心给水、旁侧给水

√喷雾洒水:水压喷雾装置、爆炸启动洒水装置、水幕、煤层注水

3.通风除尘和抽风除尘

除尘装置

密闭作业

吸风罩

4.个体防护

5、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等。

5、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接尘人员健康监护周期

接尘人员医学随访

●要资料时,请







































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如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wm.com/hbwh/4338.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矽肺,歪打正着找到“

    可后续的研究结果却有点令人哭笑不得,在研究姜半夏疗效的有效成……【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