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编辑:周维
腾讯新闻出品
导语浙江温州苍南矾山镇,这个被称为“世界矾都”的乡镇曾万家灯火,储量丰富的明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福祉,而如今已成为又一个资源枯竭型城镇。当辉煌成为过去,留守在此的人仍陪伴着这百年矿区走过它最后的工业时光;另一边,政府已着手将工业变为“遗产”,向绿色发展目标蝶变。凌晨6时许,一名等候进矿井的采矿工人端坐山腰,他说,以前这个点可热闹了,车辆穿行、尘烟翻滚,现在开挖的矿井寥寥,干一天少一天。摄影报道吉中吉
明矾学名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有抗菌、收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制革、制药和农、牧、渔业等,还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生活中用于净水和做食用膨胀剂,如炸麻圆、油条里都可能含有明矾。不过年之后,国家规定面制品中禁止添加明矾。
生产明矾,必须依赖丰富的矿产资源。矾山镇有多年的明矾采炼史,明矾矿石储量约占世界60%,占中国80%。以炼矾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矾山镇,巅峰时工业生产总值占据了整个温州市的1/3,一个偏远乡镇一跃成为温州市名副其实的“工业心脏”。凌晨3时许,一名年近六旬的碎石工来到作业区,戴上“防护眼镜”,开始劳作。
明矾制作要经过采矿、碎矿、煅烧、冷却、浸煮、沉降、加热、结晶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需依靠多人完成,如今矾厂的作业方式依旧原始,一些生产流程甚至还保留着《天工开物》年代的模式。碎石区临时休息房内,各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和杂物有序摆放在斑驳的墙角。
凌晨3时许,煅烧炉工人用土法冶炼矿石,现场尘雾弥漫,热浪滚滚。
煅烧时,工人需用铁耙将矿石装入车内,腾起的炉灰将他们弄得灰头土脸。一名工人憋住呼吸,跑到避风口,呼出一大口气说:“现在刮西北风好多啦,每年夏天南风一刮,人被‘泡’在烟灰里,那迷眼呛鼻的才叫难受!”矿上至今还有三四百名矽肺病人,重症者只能常年靠吸氧气度日。
运送矿石仍然要靠人力,一名运矿石的老工人趁升降机到来前坐在人力车把上小憩。
工人协助运输车将刚岀炉的矿石倒入池中冷却。
矿石经过泡制生成硫酸铝溶液,此时需要两人协力启动笨重的闸门,让矿浆、矿渣迅速排泄,而后将矿渣装车运走。
明矾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是“抓口”,将硫酸铝溶液注入结晶池,在上面加放5-10cm厚的母液作为覆盖水,并在结晶池内进行上下两液相间热交换,溶液中的泥灰开始向池底沉降,溶液在冷却中沿着池壁口边结出明矾晶体。“抓口”抓得好,结出的明矾才会纯度高、晶体大、质量好。
工人在结晶池内打挖明矾。明矾有很强的腐蚀性,但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人们不得不轻装上阵。
工人打一口结晶池约花六个多小时,报酬不到百元。抡锤打矾工人的双手,摊开看到磨破的掌心。
老陈凌晨一点多就来打矾,劳作4小时后,来到百米外的夜宵店,花4元钱吃上一碗面条填填肚子,接着干活。
清晨,工人将打挖的明矾装袋,销往世界各地。由于铝摄入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年,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禁止面制品中添加明矾,明矾市场骤然萎缩。据统计,年1月至7月,矾山明矾产量仅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明矾被许多新材料替代,加上矾矿提炼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大,矾矿发展受到制约。这辆拉着矿渣的车辆,看上去锈迹斑驳,驾驶工人说,在这里矾烟都有腐蚀性,衣服穿了不到一年,轻轻扯一下就破了,木制品容易腐烂,铜制的则很快长满铜绿。
粗放式的生产模式,比如炼矾所产生的矾浆、矾烟和矾渣也极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河水草木伤痕累累。厂房破败木板房下的地面已被变成乳白色,几名工人快速装满一车矿料,显得悠闲散漫。
距离矿山2医院,专门为30余名患上矽肺病的老矿工设立疗养区,病房内89岁的郑宗锡老人,在矿山工作30多年,如今靠吸氧气度日。
一名老工人有滋有味地抽着水烟。退休炼矾工老朱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州市区晚上只有零星灯光,镇上却是万家灯火。各大银行纷纷入驻,还有远医院,不少外地人专程来镇上看病。回忆起当年矾山的盛况,老人难掩兴奋之情。如今,在矿区难得见到年轻的面孔。
年10月一天凌晨,矾山仅一处煅烧炉作业,昔日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场面不再。依靠矾矿发家致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处结晶厂区内停放有序的人力车,昔日矿区的繁忙可见一斑。
劳作8小时后,一名工人来到停产的结晶池边,用温水冲洗灰尘和疲劳。
每天清晨,退休不到半年的廖师傅都会花1小时,到山腰矿洞走走,他18岁顶替父亲进矿山工作,对矾山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饱含深情。38年,听惯了喧嚣的机器哄鸣声,突然停下来,还真有些不踏实。
随着矾矿生产锐减,周边河道也慢慢变得清澈起来。近年来,如何唤醒萧条的“世界矾都”,当地政府一直在探索出路,治理环境,谋求产业转型。
矾山镇借鉴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型城市改造转型的案例,发展生态旅游业,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年9月1日,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如今已成为旅游景点。
一大早,几名工人坐着三轮车,全副武装进矿井施工,他们正经历着这座“世界矾都”最后的工业时光。曾经辉煌一时的“世界矾都”已成为过去式,如今的矾山已摘掉矿业污染重地的帽子,转而保护、挖掘和展示工业文化遗产,谋求绿色发展。对于矾山人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内蒙古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