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从兰州到新疆的铁路沿线有着许多美好的站名,柳园、柳树泉、火石泉、红柳河、大河沿、奇泉湖……。而映入眼帘的却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泉水、河流,在这里是极为奢侈。人们对此有一种美好的祈盼。有了这种祈盼,也便有了这么多美好的名字。走进浩瀚的西域沙漠,沿路看到仍然残留的推土机印际和围墙、地窝子时,我贪婪地、默默注视着这一处处的风景,昔日的往事也紧紧地揪扯着我的心。我的眼睛舍不得离开这一切,更忘不了那些并肩而战修建兰新复线的战友们。荒凉无际的戈壁沙漠啊,你是否忘记了当年修建兰新线、兰新复线的那些岁月呢?凝神荒漠深处,我看到了那个年轻班长魏天刚的身影。当年,就是他准备出发上兰新复线时,他的母亲又一次病重住院,领导让他回家看看,跟家里人告别一下。回家的路上,他眼前不断地浮现出母亲那张蜡黄的脸。还有因患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和哮喘,平时喘的连楼梯都上不去,发作时还咳血的情景。医生曾悄悄地告诉过他,“你的母亲保养的好的话,最多也只能活五年”。五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是多么的短暂。魏天刚一想到这,心就绞疼起来,好像压了一块巨石,万般的沉重。魏天刚的父亲也患有二期职业矽肺病,遇有天气变化,心口就堵得慌,喘不过来气。有几次出门买菜,竟咳的摔倒被邻居背回家来。想到这些,魏天刚的心收紧了。这次他要上兰新复线了,两位老人会同意吗?即便同意了,他又有如何放的下心呢!医院的病房,母亲脸色苍白,浑身浮肿,两只眼睛鼓出来,挂着吊针吸着氧气。而父亲也消瘦了许多,正攥着母亲的手。魏天刚快步走向母亲,跪在床前,捧起母亲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露出了微笑,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她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张了几次嘴,想说点什么话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只是无限留恋地望着他。魏天刚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滴落下来,全部流在母亲的手心里了。晚上,魏天刚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母亲病重,身边需要儿女照顾,大哥已经上了兰新复线,原想二哥回家照顾二老,可二哥也去了兰新复线。是走?是留?他的心痛苦地纠结着。他想起早些年,父亲在外面施工,顾不上家,家里人口多,母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外出去山上打松籽,砍柳条,编荆耙,起早贪黑,落下了病根。魏天刚记得,八岁那年,由于饥饿在山里吃了些野果,全身起了红疹,高烧不退。母亲连夜背着他,顺着崎岖的山间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赶了六七公里,医院。医生说,幸亏来的及时,要不然生命都难以保证。母亲欣慰地望着自己的小儿子。他看见了母亲的裤腿上流着血,和胳膊紫一块烂一块的伤痕。为了孩子们能安心工作,母亲几次病重都没有告诉他们。想到这里,魏天刚决定留下来,在父母的身边尽儿女的一点孝心。他给单位里写了一封信,一是续假,另一个是看能否调换一下工作。第二天早上,他把信件放到了邮箱里。回家后,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亲。没有想到,父亲满脸不悦,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出去。后来魏天刚才知道父亲在邮箱跟前等了近两个小时,直到邮递员开箱来取邮件,父亲才好说歹说地要回了那封信。
晚上,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心思爸明白。但我们不能拖你们的后腿。当年我们修兰新线时,家里也困难,我们都克服了。我们这辈子没有多少荣誉,也没有什么文化,唯一有的就是:公家的事都是大事。修建兰新复线那是国家的大事,也是咱们的大事,决不能耽误。二嫂也走过来说:天刚,咱爸的脾气你知道,你二哥也说等我生完孩子了再走,爸都不同意。魏天刚看着即将临产的二嫂,知道父亲的决定是不能更改的,决定按照父亲的嘱托去兰新复线。第二天,父亲亲自下厨做了几样菜,父亲给他斟满酒,让他端起,告诫他:干什么工作,都要舍得花力气,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当年修兰新线是我们没有水喝,饭菜也少,但我们有信念,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靠肩扛手扒打通了兰新铁路。你们现在的条件好到哪里了,我和你妈唯一希望的就是,你们不要怕吃苦,要争口气,干好工程,给我们长脸!魏天刚知道这是爸爸在送他上前线,一口气喝干了父亲给他的壮行酒,一股豪情油然而起,顿时溢满了心胸。他在父亲充满期待的目光里,懂得了父亲为什么把他的三个儿子都送到兰新复线,这不仅饱含着老一代人对兰新线的眷恋和一往深情,而且要用这种深情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当年他们洒下青春汗水的地方,创造新的业绩。人世间,最难割舍的是什么?是无以替代的情感。血浓于水的是亲情、爱情、友情,而最难割舍的是父母的养育深情。魏天刚读懂了这种深情,决心把对父母的那份深情,化作对企业对国家的责任之情。他的肩上担负着父母的嘱托,他要把这种嘱托,这种深情化作成巨大的力量,落实在他在兰新复线建设的每一个行动上,每一项工程上。兰新铁路复线施工,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多风。沿线间接狂风区域达到了多公里。当地有段顺口溜:戈壁荒滩大无边,太阳晒的直冒烟,四季风沙天地暗,隆冬大雪封了山。飞禽走兽不敢过,妖魔鬼怪躲一边。
隆冬季节,魏天刚有一次出工很着急,忘记了戴手套就去抓撬棍,结果手被粘脱了一层皮。即便是这样,他也咬牙坚持工作。那天,魏天刚在涵管里值班,正赶上狂风暴雪。一尺多厚的雪把便道和所有能辨别路途的地方都掩埋了,几次去人换他,都被狂风和大雪给逼了回来。看到这种天气,魏天刚心里清楚,同志们来换班是不可能的了,就把身边的四个馒头分成了八份。实在饿了,就抓把雪吃块馍来充饥。他守着孤独寂寞,守着外面呼啸的风雪,守着渐渐即将熄灭的炉火,他不能入睡,害怕睡着了醒不过来怎么办?他知道他不能倒下,因为单位牵挂着他的安全,同志们在不远处召唤着他。门外的风雪疯狂的抽打着门框,他困了,就站起来蹦一蹦,来一段街舞。胆怯了,就大声吼几声秦腔。在这现代动作和古老而亢奋的乡音里,魏天刚吸取了战胜恐怖和艰险的胆量和勇气。
一天,二天,一夜,二夜。第三天清晨,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终于听见了汽车的鸣笛声。那年四月的一天,西北方向突然黑了下来。眼见的黑团越来越近,魏天刚和班里的人员知道,沙尘暴来了,他们都撤进了帐篷里。不多时,狂风卷着砂石铺天盖地向驻地压力。房顶一下子被掀翻,门窗全部被飞石打坏,四周的帐篷也被撕开。魏天刚他们顶着飞沙走石把帐篷的四角死死拉住。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守住这个“家”,不能让大风卷走公家的财产。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汽车从一百多公里之外拉来的,大家惜水如金。八月的戈壁滩上,骄阳似火。送水车发生了故障。工点实行定量供水,每人每天一盆水。过了两天,三个人一盆水。食堂也改三顿饭成两顿饭,不煮稀饭不做汤面。魏天刚他们嘴唇干裂,嗓子红肿,咽口吐沫都费劲。一位青工因干渴虚脱过去。
就是这样,他们在三年时间里,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以超常的毅力,克服了一个个罕见的困难,拿下了全部的任务。魏天刚在这块荒沙戈壁上经历许多个第一。第一次经历了这里的狂风暴雪;第一次经历了荒漠里没有水喝的滋味;第一次感到了这里的酷热;第一次经历了大自然给予的种种考验;第一次知道了人只要有了信念,就能挑战极限。他带领着全班完成了全部任务。也圆了父母给予他的希望!他没有辜负父辈老一代兰新筑路人的嘱托,怀揣着老一代人对兰新线的深情,怀揣着新一代对兰新复线建设的责任,怀揣着要在这里建功立业的信心,经受住了考验,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全路火车头奖章。他是近万名参建工人的代表,也是其中一员。当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时,无论是谁,无论年幼,只要踏进过这里,只要亲眼看见过天山的白雪,领略过戈壁的风沙和烈日,品尝过生活的艰辛和这儿甘甜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这片土地。这里能磨砺人的毅力,使人能坚强的成长起来。站在阔别二十五的兰新铁路线上,看着身旁呼啸而过的列车,可以想像,车上也许就有当年在这里奉献过的两代人,相信他们的目光也一定会长久
志建集团系列产品展示
张海成,高级政工师,文学爱好者,曾从事写作工作多年。
审核:田也,作者:张海成,责编:老树,序号:
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